2月3日晚,“感动中国”2011年度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朱光亚、刘金国、杨善洲、吴孟超、张平宜、吴菊萍、胡忠、谢晓君、阿里木、孟佩杰、刘伟当选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走过十年的“感动中国”还向以白芳礼老人为代表的长年热心于公益事业而未能获得“感动中国”荣誉的所有爱心人士表示特别致敬。
十年磨一剑,“感动中国”已经走过十个年头。有人说,“感动中国”书写着“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挺立起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也有人说,十年来那些你我身边萌发、舒展、跳动的中国故事,构成了属于这个时代、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史”。这个时代需要感动,我们已经被感动,正如白岩松所说:“在社会道德底线被不断突破的背景下,人们心中向善的愿望并没有泯灭,甚至因此变得更加强烈。”诚然,不管社会是粗糙还是柔软,时光是苍黄还是斑驳,看到一个个“感动中国”人物,我们的内心还是被深深打动,这是朴素的感动,是纯粹的感动。
纵观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他们往往靠人格的力量,而不是靠悲惨命运感动世人。比如吴菊萍、杨善洲,比如张平宜、阿里木,这一个个“感动中国”人物,丰富了我们的记忆,提升了社会的纯净,温润了人们的良知。当然,2011年,“感动中国”的不只是这些人物,其他候选人同样感动了我们,甚至那些没有进入候选名单的人,他们不为人知,平凡得甚至有些卑微,却默默书写着人间的真善美,用无声的行动坚守着公平与正义,他们同样值得我们感动和致敬。
除了感动,还应该呵护。应该看到,不少“感动中国”人物需要保障,比如“孝女当家”的孟佩杰,十二年,4000多个日子,孟佩杰不仅在生活上照顾养母,而且让养母渐渐找回了生活下去的责任和勇气。职能部门是不是应该早一点给予他们关注和帮助?
除了呵护,还应追随。追随是见贤思齐,通过他们的事迹来检视自己,提升自己,做一个平凡的好人。正如吴菊萍所说:“(伸手去接坠楼的孩子)这是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很多时候,做一个好人并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也不必有太多利害得失,吴菊萍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
最后是慰藉。对于“感动中国”人物来说,最开心的事情也许是他们的精神得到薪火相传。比如“希望之翼”张平宜说:“2012年,我希望在大陆成立基金会,结合两岸更多人力与物力,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成立基金会,单凭一人之力显然无法完成,那么谁来鼎力相扶?比如白芳礼,这位用一辆破烂不堪的旧三轮车演绎20年“助学神话”的老人,获得了“感动中国”的特别致敬,在致敬之余我们应该看到,帮助贫困生不应该是职能部门的责任吗?
感动有用吗?有人如此困惑。没有制度兜底,感动或许廉价;如果化感动为呵护、追随和慰藉,那么感动就真的有用。正像歌曲中所唱的:“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