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复一年,每到岁末年初时,家政服务员便炙手可热起来,市场“喊渴”,月嫂数量、质量却很不给力,“保姆荒”便来了。昨天,记者从市总工会了解到,经过系统培训,我市首个月嫂班有38人顺利通过了笔试、实践操作两项考核,将获得育婴师的国家职业资格证,成为本地培养的首批持证月嫂,并即将上岗。持证后,月嫂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自然不同,她们可以更好地对接市场,然而当下持证并不是上岗的必要条件,也许只有等这一门槛提升后,保姆之荒才能真正解开。
在月嫂市场“喊渴”的当今,去谈提高月嫂准入门槛,或许让人觉得有些打肿脸充胖子很可笑。其实不然,“保姆荒”,荒什么?表面上看,稀缺的是人手,没多少人愿意来从事这一行当,从根本上说,在于这一行业没有标准。在许多人眼中,这不是个技术活,撩起衣袖就能开工,市场上讲究的是你情我愿,只要雇主愿意,月嫂就能上岗。如此定位带来的问题有很多,有些是保姆专业知识不够,造成了雇主损失;有些是雇主太专横,造成了保姆的伤害。种种不和谐,让人对这一行业的总体感受是,从业者工作不稳定、没有保障、地位比较低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
提高行业门槛,用意并非挡人入内,而在于加强行业的职业规范。一方面,可以尝试建立家政行业职业化管理体系,将月嫂作为一个正式的行业实行培训上岗,并颁发合格证书,持证方可上岗,可以考虑按等级设定月嫂待遇标准,等级的设定可以考虑学历、培训资格、业主的满意度和服务年限、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和服务年限等等,此外,可考虑设定合理可行的工作量化标准。另一方面,可以从规范家政公司的管理入手,让家政公司不仅仅是作为中介公司,简单牵线搭桥收费就完事,而是将月嫂作为正式员工纳入员工管理体系,办理员工社会保险,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从根本上解决“保姆荒”,才能让保姆行业进入正常的经营和管理程序,才能让市场少一些波澜。当你问她做什么的,她能拿出月嫂上岗证来;当你问她在哪里上班,她能告诉你所属公司;当你问她服务内容,她能说出一二三四来,当我们都感觉这个行业很职业的时候,或许“保姆荒”就不再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