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着力构建城乡一体新格局 党代会代表聚焦加快统筹协调发展

2011年12月28日 08:15 [ ] [打印]

   出席秀洲区第八次党代会的9个代表团昨天继续审议区委、区纪委工作报告。代表们纷纷表示,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现代田园新秀洲而努力奋斗。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下活城乡互动这盘棋,对于秀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调区域发展十分重要。如何加快统筹协调发展,同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构建城乡一体新格局,成为党代表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今年初以来,秀洲区不少村庄都启动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以美观的建筑、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公共服务来展现秀洲农村新面貌。”在党代表看来,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把更多的要素资源向农村延伸,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秀洲城乡的均衡发展、协调发展。通过推进生态人居体系、环境体系、经济体系和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目前,秀洲区正在全域范围内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村庄整治水平,切实把秀洲农村公共卫生保洁好、园林绿化养护好、基础设施维护好。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党代表表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为了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发展高端精品农业,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只有农业产业发展了,土地亩均收入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加快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十二五”期间,秀洲将做好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大文章,着力做优生态循环农业,做强现代设施农业,做深湖群湿地农业,做精特色乡土农业,全力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

  推进新市镇向小城市转型升级

  对于统筹协调发展,来自新塍镇的党代表认为,稳步推进“两新”工程建设,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做大做强新市镇意义深远。在做大做强新市镇方面,可以结合各镇的文化历史背景、生态环境条件、经济区位优势等统筹规划,明确新市镇的发展定位,做好新市镇硬软件的提升,加快推进新市镇向现代化小城市转型升级。

  党代表表示,在建设城乡一体新社区方面,应该继续坚持统筹推进农村住房改造集聚,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作为“两分两换”试点村的陡门村之所以能够做到农户安置好、土地利用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并且严格规范操作程序,使得整个农房改造集聚过程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

  内外兼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来自王江泾镇的党代表说,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宅基地复垦,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将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一个有力推手。

  “除了充分挖掘本村资源外,抓住机遇、利用好一些政策也可以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锦上添花。”党代表认为,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资源,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治理、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以盘活土地资源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十分关键。至于如何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他们建议,可以考虑以整组整村流转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从而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编辑: 俞佳

 相关稿件
·创新引领 城乡融合 改善民生 秀洲区第八次党代会区委工作报告解读
·“城乡并肩齐步走,文明阳光秀禾兴” 一位老党员心声
·“城乡并肩齐步走,文明阳光秀禾兴” 一位老党员的心声
·城乡人口逆转,城市准备好了吗?需先解决进城农民最为迫切的事情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