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海宁市各镇(街道)、开发区对辖区内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整理出一份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清单”:49%的企业表示劳动力不足,28%的企业觉得贷款难、融资渠道少……针对这些问题,海宁市提出“即使缺地、缺电、缺人、缺资金,也决不能缺服务”。从7月开始,海宁市开展“服务企业、破解难题、助推发展”专项活动,领导干部纷纷深入基层,或下企业现场办公开展服务,或对各自所联系的项目建设进行指导、服务和推动,协调解决各种难题。
劳动力、土地、电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如今都出现了短缺现象,这对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难怪有企业感叹,现在企业的压力不亚于前两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时。但是仔细研究一下,企业面临的这些问题,有些是长远的,有些是眼前的。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提倡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鼓励企业从传统的难以为继的劳动密集型、资金依赖型和资源消耗型的发展模式中解脱出来,走向真正的“蓝海”。这是一个长远的目标,非一时所能解决,那么,面对企业目前的难题,政府的服务该何去何从呢?
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并非是步调一致的。企业规模有大小,起步有先后,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应该认清自身的情况和条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解决自身的问题。不过,对于政府来说,不能因为某个企业的困境是自身原因造成的,又无法在短期内转型,就弃之不顾。面对日益提高的用工成本,富士康提出在三年内用100万机器人代替工人,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出如此大的动作,恐怕只有少数企业有这样的大手笔。面对目前的困难,多数企业无法用快速转型的方式来应对,而当下的问题已经火烧眉毛,转型升级这一“远水”已经解不了“近渴”,企业只能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再谋长远。政府服务企业也要平衡这“引远水”与“解近渴”的关系。
对基础好、实力强的传统企业来说,政府理应扶助其转型升级。但是,对于大量短期内无法彻底转型的企业,政府理应把“解近渴”摆在服务的第一位,在劳动力、电力、资金等生产要素方面尽量拉企业一把。形势严峻,这样的服务要快,如此企业的生产才能稳定,整个社会的生产、就业、消费秩序才不至于受到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