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招办称同城院校假冒复旦招生人员欺骗学生改志愿,复旦教授冯玮发微博称是上海交大所为。7月2日晚,上海交大发表声明予以否认,并称复旦招办的言论对该校声誉造成极大损害,将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这一方指责另一方欺骗考生,另一方指责这一方胡说八道,真相究竟是什么,一时难以判断。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到,眼下高校之间的生源争夺战不仅客观存在,而且战况趋于白热化。
高校之间大打生源争夺战按说并不是坏事,高考竞争激烈,高校之间当然也应在招徕学生时相互竞争,只有通过竞争,考生与高校之间的双向选择权才可能充分实现,进而激励高校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怎么争”的问题,不能不讲规则,没有底线。冒充其他学校的招生人员欺骗考生,或者捏造事实诋毁其他院校,如果这些情况属实,则无疑破坏了基本的竞争规则,逾越了竞争底线,其结果就是损毁了其他高校的声誉,并且侵犯了考生的自由选择权。高校之间争夺优质生源,最终应靠教育水平,而不是靠相互攻击。
更重要是“争什么”。不难看出,这些高校都是在争高考状元、高分考生。与境外许多高校重视考生的综合素质相比(比如香港大学曾拒收多名高考状元),内地高校固守“分数至上”标准的生源争夺战,层次显然要低了许多。或许,这正是内地高校生源争夺战日趋激烈,但很多高分考生却选择境外高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