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用工荒,是满天下找人,还是“就地取才”从新居民中挖掘、留住人才?去年以来,秀洲区在全国首创“新居民人才库”,至今已登记入库各类人才2000多名。房屋装修、水电安装、电器修理……不论行业和学历,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入库,最大限度地帮助新居民人尽其才、留心又留人。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外来人口的贡献率达29%。在新居民数量超过户籍人口总量三分之一的嘉兴,这样的贡献率应该也适用。然而,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很长一段时期,操着不同口音的新居民难与拥有学历、技能的人才挂钩。
浙江省有关调查显示,这几年农民工整体素质已显著提高,目前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年左右,新生代农民工甚至达到12年,50.04%的农民工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离不开人才,大量高素质的新居民,无疑能为地方经济插上腾飞的新翼,但这首先要让他们愿意留下来。转变传统人才观念,给新居民应有的重视和待遇就显得尤为关键。
建立“新居民人才库”的做法,以实际行动扩大了人才的内涵和外延。学历、技能固然重要,但社会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只要某一方面的能力特别突出,都可以被视为人才。具体而言,“新居民人才库”分管理、文体、技术等多个类别,以镇为单位将《秀洲区新居民人才登记表》发给每一户新居民,并对经过严格摸排、考证的新居民人才信息实施动态管理,做到人在信息在,人走注销,及时更新,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应该说,新居民中有理想、有抱负、有专长的各类技术能手和知识型劳动者正越来越多,相对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他们最缺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也正如此,如何搭建舞台,让新居民人尽其才,形成集聚效应,不失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捷径。
“新居民人才库”的出现,体现了社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肯定。但这显然只是留下万千新居民的第一步。要进一步发挥各类人才的特长,继续充实好、丰富好人才库,无疑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流动人才与本地人才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让他们享受同等优惠的政策。
让高素质的新居民安心在第二故乡工作生活。这不论是对地方建设,还是对新居民个人发展,都是双赢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