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连日来,各类媒体仔细梳理着这所学校穿越战乱、背负国运的百年印记,回望那些光芒闪耀的科学与人文大师的背影,重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以及“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精神激励。
人们的目光投注到这里,只因这所目前中国的顶级大学,它的荣耀、成就、蹉跎与梦想,映照着这个时代的气象。这所因国耻而生的学校,其精神内涵已经超越校园围墙、溢出教育领域,深刻影响了这个国家的百年历程。
百年清华,本身呈现为一道命题,依然叩问着中国教育的现在与未来。这不只是清华的命题,更是中国的命题。
没有人否认百年清华作出的独特贡献,正如没人否认现实与期待之间尚存距离。准确认知、适时反思,而不是一味赞赏,或许更能彰显我们对这所高等学府的尊重。浏览近期媒体报道,会发现颇有趣味的分野:有人重温100年前清华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苦苦求索,寻找自强之路的气概,也有人感叹近年来学子精神不彰与“超级拜物”;有人惊讶于清华数百位院士的群星璀璨,也有人感叹“多是清华早期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人缅怀“四大导师”的耀眼风范,也有人感慨人文传统一度遗失,“人的才气、性情、素质统统变成了表格数字”(陈丹青语);有人欣慰于“2020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也有人晃着各类世界大学排行榜,告诉我们清华基本在50多位徘徊……
我们欣慰于这是多元化表达的时代,但表达终需有某种共通的指向:如何让这所大学变得更好,如何让中国的大学给人更多的希望。正因如此,我们期待清华能够体认背负使命之沉重,理解国人的期待、梦想和基于“爱之深”的“责之切”:如何遵循大学之道,如何绽放大学精神引领时代气质,如何培养健全人格,如何服务于国家和社会……一个世纪的沧桑砥砺之后,独一无二的清华仍需作答。
这或许正是近日媒体报道日本京都大学百年校庆“老师、学生用批判学校来表达对学校的骄傲与敬意”的弦外之音,也是清华学子蒋方舟写信批评母校的意义所在。百年清华依然年轻,依然站在承前启后、与国运交集的节点上,那里永远聚集着智慧与激情并在的青年,只要不去绑缚,终究会把路走好。
凤凰网所作的网调结果或许值得清华人共勉:一、你认为清华曾经辉煌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最多选项:有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二、你认为现在清华最该反思的是什么?最多选项:摆脱校园内的官僚气;三、你对未来清华有什么期待?最多选项:期待清华重建大学精神,做中国大学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