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宁市首个公共租赁小区规划方案接受评审。整个项目将于今年12月开工建设。根据评审会上提出的要求,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要合理规划布局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保障性住房居住区的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配套设施,切实增强保障性住房的宜居性。”另据记者了解,今年嘉兴市区将建8.6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包括政府投资建设、管理和其他投资主体依照政府公共租赁住房要求建设、管理的房屋。
既没有资格申请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又没有能力购买商品房,这样的“夹心层”居民如果没人扶一把,就很可能在商业化的住房市场里沦为“弱势群体”,公租房的推出将是他们的福音。早在几年前,嘉兴就建成了人才公寓。此种类型的公租房,价格不高,配套齐全,为很多刚来嘉兴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了便利。
公租房之所以受到包括毕业生在内的“夹心层”的欢迎,是因为其具有公益性、保障性等特征。政府只有从土地、建设等多个方面不遗余力地支持公租房建设,公租房的这些特性才能保留得住,不致沦为变相的“商品房”。当然,除了真金白银的付出,要让公租房住得安心,还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不妨先看看与公租房一脉相承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在全国一些地方屡屡爆出开豪车住经适房、经适房摇号多连号等丑闻,而嘉兴制定了有车族不能申请经适房的政策。可见,如何从众多“夹心层”居民中筛选出真正需要公租房的住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公屋制度已经运行很久,他们的经验教训不妨用来作为借鉴。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需要多听听民意的声音,不能关起门来拍脑袋作决策。公租房本来就是要造福于民的,公租房到底住得是不是安心,住在里面的居民最有发言权。把公租房这件好事办好,就应该听听老百姓对房屋设计、租金标准、配套设施、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意见。
在全国一些地方,公租房遭公众冷遇的现象并不鲜见,这并不代表政府的努力公众没有领情,而是建成的公租房与公众的期待之间仍有差距。我市目前有很多尚未开建的公租房,不妨在建设之初,就深入了解群众对公租房有哪些期待。有了事前科学谋划,公租房建设这一“德政”,才能真正让老百姓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