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大小城事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翻了身的贫农佃户长工使女你们还好吗?

2011年3月18日 10:09 [ ] [打印]

  姜维朴:一位新闻老前辈穿越61年的寻找

  “嘉兴的高彩官、李孔华、杭阿德,还有冯小娜,这些农民兄弟姐妹还健在的话也应该是80多岁的老人了,他们,还有他们的后代近况如何?真想他们啊!”这些年,远在北京的姜维朴老人,遇到浙江的同行前去看望,总要打开尘封的记忆念叨一番。建党9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姜老的思念更迫切。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一段难以割舍的“嘉兴情结”?

  带枪的美术记者

  姜维朴出生于1926年,山东烟台龙口人,山东大学文艺系肄业。他家境贫寒,历经苦难,年幼时即立志投身革命。1948年他在华东军区政治部《华东画报》任记者,上海解放后任《华东画报》记者组组长、主编。

  1950年,土地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在这场改变中国亿万农民命运的运动中,浙江农村走在前列,《华东画报》决定派记者到基层第一线作体验式采访。时年24岁的年轻记者姜维朴当仁不让。

  “为什么把采访地选择在嘉兴呢?这里有两个原因,最主要的是嘉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心向往之,所以我是带着崇敬的心情到嘉兴的;另外一个原因,当时的浙江省农林厅(1954年8月更名为浙江省农业厅——记者注)厅长刘剑是河北人,他是我的老相识,他对嘉兴农村的情况很熟悉,请他指点一二,对我的采访很有帮助。”姜老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那是1950年的春天,我一个人先坐火车到杭州,与刘剑取得联系后,决定第二天就向当时嘉兴市委的所在地新塍出发。刚解放,在乡村,有些黑恶势力尚未彻底肃清,因此,我的随身物品中除了照相机、纸、笔、生活用品之外,还有一把手枪。”85岁高龄的姜老,在电话中向记者娓娓道来。

  “我能画、能写、能拍,不像现在搞新闻的分工分得那么细,那个时候我被称为美术记者。报到后,当地土改工作组的同志对我很好很照顾,他们从刘剑那儿知道我有胃病,就经常给我送挂面。”姜老至今还满怀感激。

  翻身道情入镜来

  姜老告诉记者,在嘉兴采访的时间约1个月,除市委机关所在地镇东乡外,采访的地点和对象主要集中在当时的高照乡和王江泾镇,并以高照农村居多。

  记者详细阅读了姜老辗转送来的相关作品的影印资料发现,姜老的作品中,主要涉及3户人家4个人物。

  作品《看看贫农高彩官》,刊于1951年第14期《华东画报》,其中有3幅照片的说明是:“高照乡长桥村贫农高彩官领下了临时土地证,回家念给妻子听,刚上学的儿子阿大也争着看土地证上的毛主席;高彩官和四个贫农合伙分到一头大水牛,他高兴地把儿子阿大扶在牛背上说:‘阿大,骑骑自家的牛吧。’”

  《佃户李孔华》是姜老的另一组作品,作品中除了充满朴实乡情的图片,姜老还创作了一首有8个章节组成的叙事诗,详细记载了佃户李孔华解放前苦难深重的生活,和翻身得解放后的喜悦心情:

  “黑茫茫的苦海望不见边,

  旧社会佃户没晴天。

  海水斗量量不尽,

  李孔华的苦水吐不完……”

  翻身后的李孔华夜不能寐,与水牛进行了对话。姜老写道:

  “牛啊,牛啊,你知道我想你多心痛?

  三年前地主牵你我不敢拦,

  现如今谁使我们得团圆?

  牛啊牛啊你吃草,

  共产党的恩情别忘掉!

  你吃饱了好拉犁,

  我俩齐心去耕地,

  深耕细锄种好地,

  我们翻了身还要大生产!”

  姜老告诉记者:“李孔华原籍江苏东台,因家乡连年旱灾,无法生活才来到鱼米之乡的嘉兴,父亲在新塍做补鞋匠,可到嘉兴后才发现,东山老虎要吃人,西山老虎也要吃人,天下乌鸦一般黑啊。李孔华一个18岁的儿子因饥饿而死,没钱料理丧事,只得草草挖个坑埋了,上面盖个小草垛,算是儿子的坟墓了!”

  姜老要寻找的第三户人家是一对夫妻:杭阿德和冯小娜。姜老在《华东画报》的作品名称是《一步跳出“淘箩命”》(江浙俚语,淘米箩每逢淘完了米,都要敲几下,米才会掉干净。“淘箩命”,就是天天挨打的命,被压榨剥削的命——记者注)

  作品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杭阿德是绍兴人,原来在老家帮人摇船为生,流落到嘉兴做长工,后来成为原高照乡杨新村头号地主家的雇工;为抵哥哥欠的债,冯小娜成了头号地主家的使女。杭阿德可怜冯小娜的苦命,冯小娜看好杭阿德的老实忠厚,他们背着地主吐吐心里的苦。被发现后,杭阿德被赶走,地主用驳壳枪敲着冯小娜的脑袋骂道:“你‘淘箩命’胆可不小,你要想死就马上要你的命!”生生拆散这对苦命鸳鸯。解放军赶走了蒋匪帮,共产党给他们分了地,让他们有了自己的牛,组成了美满的家庭。

  高彩官们还好吗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也是农民出身,能够深切体会当时的农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61年前在嘉兴农村采访的这一幕幕,时常萦绕在我的梦里。”姜老语重心长。

  61年来,姜老一直想实现重访故地、回访采访对象的夙愿,可1953年调往北京工作以后,忙于工作的他一直未能成行。3年前妻子突发脑梗,留下了右肢不能动弹的后遗症,85岁的姜老每天要照顾妻子的起居,更难了却心愿了。

  迎来建党90周年之际,姜老授权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他的新专集《诗情影意话当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杨德康先生为该专集的责任编辑。杨先生为此特意去了一趟北京,姜老又一次向他吐露了心声。

  高彩官(原高照乡长桥村),李孔华(新塍、高照一带),杭阿德、冯小娜(原高照乡杨新村),你们和你们的后代,一切是否安好?61年前给你们拍照的上海记者姜维朴牵挂你们啊!如果你就是姜维朴要找的人,如果你认识姜维朴要找的人,请拨打晚报24小时热线电话82828110。

来源: 南湖晚报   作者: 记者 王卫国 沈煜威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缺少家人的关爱花季少女爬树想跳河
·如果方便,请把联系方式留给社区!
·竹桥苑一住户“毁树”种菜引发邻里矛盾
·网上购物,别被“好评率”蒙蔽了双眼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