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捐款,国人鲜有未曾参与者。然而,人们最不放心的是不知道自己的辛苦钱最后捐给谁了。再耳闻诸如“雁过拔毛”、“管理费不低于10%”之类,更是让人揪心。毕竟,如陈光标那般坚持亲自把每一张钞票发到受众手中才放心,不是普通人所能承担的工作。
近日,媒体中出现了一个所谓“最苛刻的捐款人”,让捐款变得有意思起来。“我这里有钱,就看你有没有本事拿走。”福建富豪曹德旺对于自己本次交给中国扶贫基金会的2亿元捐款,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基金会必须在半年内将2亿元捐款发放到西南五省区近10万户困难群众手中,差错率不超过1%;管理费不超过善款的3%;善款下发之后,将由评估机构随机抽检,如发现不合格率超过1%,中国扶贫基金会将对超过1%的部分予以30倍的赔偿。此外,曹德旺还组建了专业的监督委员会,对善款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更为振奋人心的事情在于,半年时间、近10万困难户、管理费不超过3%等各项要求,中国扶贫基金会都做到了。我们发现,公益基金会原来具有值得大众信赖的能力。
诚然,除了曹德旺捐款金额较大带来的规模效应,基金会在西南6所大学里面挑选了500多名志愿者,加上五省区扶贫办的不少干部,共同克服了交通条件险恶、住宿和饮食条件艰苦等困难,带着干粮爬山路,都为管理费最终被控制在3%作出了贡献。他们所吃的这些苦头,让我们深知善举背后的不易。
无疑,“苛刻”富豪曹德旺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开了一个好头,开启了公益捐款的问责机制,打造了全程透明的公益模式,为今后公益捐款树立了标杆。3%的管理费够不够用可以讨论,只要管理成本是合理的,我们都可以接受。毕竟,在整个过程中,动用了大量志愿者和扶贫系统工作人员,“公益机构自身也要可持续发展,不能执行完项目就饿死成英雄”。
这也让我们有理由发问,不少规模或大或小并且不乏政府扶持的公益基金会,10%的管理费是不是偏高?人员工资和福利都出自捐款,福利待遇堪比公务员,这些老套路是否可以改进?
曹德旺的做法也可以看作是陈光标做法的升级版,后者在内地的做法,放在港澳台就有问题,有藐视别人廉洁公正的嫌疑。而曹德旺则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联手给内地慈善业上的这堂示范课,无疑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希望。相信自此开始,透明慈善不再是奢望,直至有一天,普通民众也可以对自己区区几百元的捐款如何使用提出“苛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