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歌奋进的“十一五”,在嘉兴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全市生产总值跨过2000亿元关口到财政收入跨上300亿元台阶,这些沉甸甸的数字所代表的丰厚实力,为“十二五”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积极成效的五年,也是区域特色优势进一步形成和强化的五年。积这五年之功,嘉兴走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和起点。
在跨出新的一步的时候,审视自身发展的薄弱环节,辨清未来发展的发力之处,将是起跑前必做的“功课”。历史经验辩证地告诉我们,以往发展不足的地方,往往就是今后巨大的发展机会和空间。欣喜之余,我们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其中突出的一点,是嘉兴在长三角的地位与所处的区位还不相适应。而这种不相适应,意味着只要我们善用机遇、潜心做事,完全可以让嘉兴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释放出更大的能量,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地处长三角中心,毗邻长三角经济龙头上海,完善的陆路交通,正在打造的“亿吨大港”,稳步推进的机场建设,较低的商务成本,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嘉兴的区位优势一直焕发出无穷的魅力。但纵观近年来的发展,这种优越的区位优势还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自己比,嘉兴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若把嘉兴放置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比,我们离那些佼佼者还有一定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这种“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处境,提醒我们当有奋起直追的决心和勇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寻求与区位优势相匹配的发展地位。
这种往前赶的抉择需要极大的才智和斗志,将直面区域竞争日趋高级化背景下高端要素吸纳能力的挑战。放眼四周,长三角各城市竞相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品位、集聚高端创新人才的比拼加速升级。面对这种激烈的比拼态势,嘉兴确实有自己的“软肋”,比如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偏低、城市化滞后、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突出等等,但有利的时机和因素也不少,比如省里的“四大建设”、市里的“三大倍增计划”,都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与沪杭同城”效应逐步放大,海洋经济异军突起,全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正在发力,这些都为嘉兴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问题是我们如何趋利避害,扬己之长,如何与周边大城市做好对接发展、关联发展、借势发展的文章,最终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创特色、增实力、强地位。
全市三级干部大会犹如打响发令枪,人人应当奋勇争先。寻求与区位相匹配的发展地位,当是嘉兴在“十二五”时期肩负的光荣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