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处于城郊接合部的街道,3年多时间里出现一例消灭一例,没有新的“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在各地“两违”现象屡禁不止的情况下,他们是如何实现长效管理的呢?“布网眼、巧结合、解心结是我们的工作心得,其实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他们追求的就是公平。在我们这样的区域,只有长抓不懈才能取得低成本广收益的成效。”高照街道办事处主任周小明如是说。
其实在2007年前,高照街道的“两违”现象随处可见,涉及的农户有700多户,不仅严重影响了环境和文明创建,也导致邻里纠纷不断升级。当年,街道借嘉兴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东风,大规模开展了“两违”整治攻坚,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领导。在强大的宣传攻势和各方努力下,2007年当年共拆除735处近1万平方米违章建筑,还根据情况相应进行了硬化、绿化,实现还路于民、还绿于民,极大改善了区域环境。
但攻城易、守城难。受利益驱动,特别是在城郊接合部,“两违”现象总是春风吹又生,一旦“两违”成片蔓延,事后查处不但成本高、难度大,而且容易激化矛盾。3年多来,高照街道的做法是盯牢节假日,广布网眼,实现整治无空隙、监督无盲点,从而实现早发现、早制止。
记者在高照街道荫家村采访时了解到,这个有200多户农户的村实行了村干部、村民代表、新居民协管员24小时监督制,一旦发现“两违”现象,立即上报,及时查处,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户农户趁着节假日搬运沙石准备违章搭建,还没开工就被发现,街道及相关执法部门马上叫停。”村党总支书记邵金龙说。其实,不光是荫家村,这样的治理方式在整个街道已全面铺开,通过社区干部加信息通报员结合传递消息的方式,一些违章建筑在萌芽状态就被制止。
“两违”现象也是千变万化的,有的在自家围墙里搭建,等发现时已造得差不多了;还有的基层干部、信息通报员碍于情面没有当面制止,以致违章建筑被发现时已差不多建成。针对各种因素、各种矛盾,高照街道一方面将“两违”整治工作纳入先进评选等各项指标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另一方面,建立街道、村、组三级监督网络,“定人、定时、定点、定责”,实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查处、第一时间拆除”,多个部门联动,坚决遏制“新违”发生,始终保持拆违高压态势。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两违”背后的“因”,还是要解开其心结。“百姓最关注的就是公平、公正,党员干部带头建违,普通村民就会跟进。”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徐永观告诉记者,他当年也是经历了从不理解到理解、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周围的许多农户最后在他的带动下也纷纷主动拆除了自家的违章建筑。
在执法中还要有情操作,对农户的砖块等材料进行合理回收,尽量减少损失。今年1月,街道接到群众举报有一处17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街道一方面果断出击,及时对其进行拆除,另一方面通过谈话交心,解除其思想疙瘩。据介绍,2008年以来,街道共拆除30余处共300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
高照街道党工委书记岑志雄认为,“两违”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处理政策不变、整治决心不变、打击力度不变的长效管理机制,才能巩固整治成果,全面改善区域环境和居民生活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