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日前被科技部撤销其昔日获得的国家科技奖项。
不明就里的人们可能以为这是最新发现的科技造假事件,并因此称赞有关方面在科技打假上毫不手软。但是,如果我告诉你,其实早在2007年,西安交通大学的6名老教授就已经对该获奖项目存在造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等严重学术不端问题联名进行了举报,举报者还被造假者——西安交大教授李连生等人以名誉侵权为由告上法庭,并经过两年多的漫长诉讼,才迎来科技部的一纸撤销获奖文件,恐怕你会和我一样,感觉这种正义过于姗姗来迟了吧!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学术问题来说,最好的裁决方不是法院,而是高校、科研院所的学术委员会。因为,法官并不精通学术问题,即便是通过法院来处理,最终也要依赖于权威专家、学者的判断。在这一科技造假事件中,我们看到具有学术执法功能的相关部门不主动查假,居然任由造假者将举报人告上法庭,岂非咄咄怪事!
且看校方当初是如何处理举报的:2008年2月26日,分管科研的西安交大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科研处副处长见到举报人,称学校地处西北,学校科技排名比较靠前来之不易,希望大家慎重对待,同时希望不要激化矛盾。而后,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学校召开学术委员会进行投票,李连生等人造假的行为没有定论。直到2009年4月,西安交大学术委员会才正式成立专门调查小组调查李连生等人的科技造假问题,直到2011年1月,李连生的博士生导师资格才被撤销。正是校方的这种迟缓与暧昧,才让造假者敢于上法庭对举报者反戈一击,才让造假者2005年获得的奖项直到2011年才被撤销,让“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这一国家级奖项蒙羞。
西方法谚云“迟到的正义非正义”。通过漫长的过程得来的正义,不但让造假者尽享了造假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且让举报者心灰意冷,今后可能权衡成本与收益而不再举报,更让围观者看不到学术机构和国家有关部门严厉惩治学术造假的决心,一些蠢蠢欲动者则由此看到更多可趁之机。试想,如果不是这6名老教授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们如何能赢得迟到的正义?
遗憾的是,类似事件并不只发生在西安交大,在诸多学术打假、科技打假行动中,最该履职的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总是在一边旁观甚至暗中包庇,正义总是在举报者和舆论的推动下才姗姗来迟。甚至,许多学术打假、科技打假的正义,至今还是遥遥无期。钱学森问道:“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以为,我们至少可以回答其中一个原因,那就是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科研机构,根本就没有形成“学术造假人人喊打”的氛围,纵容、包庇造假在今天仍然大有市场,并且不会因为李连生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被撤销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