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 创新引领 让城市以更智慧的方式运行

2011年1月1日 08:09

  今天,我们翻开了21世纪又一个十年的第一页。对于清华大学博士、在美国从事生物医药研发的贾世哲来说,新的一年,嘉兴让他的创业梦想冉冉升腾。因为,他的半自动化微藻商业化生产高级保健品原料、燃料及饲料项目,受到了浙江强力神保健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茹建甫的高度青睐。贾世哲说:“嘉兴真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创新的愿望是那么强烈,创新的激情是那么富足,创新的政策是那么优厚,所营造的创新环境是那么优越。我希望我的成果产业化梦想能在嘉兴得以实现!”

  未来五年,嘉兴将让许许多多像贾世哲一样的科技人员梦想成真。因为,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嘉兴市委关于制定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实施“创新引领战略”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明确提出“以建设创新型城市和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为目标”,“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变”。怎样打造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城市?怎样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十二五”规划都有了清晰的路径。

  “战略”素描: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这是2015年冬的一个周末。

  在去车库取车的路上,市民小张用手机在网上菜市选购了妻子爱吃的几样菜品,付款完毕后,他又通过手机给家里的空调发出了指令,将温度设定在了25摄氏度。来到小区前,车载电脑上收到一条短信,保安室提醒说,目前小区里只剩下5个车位,建议他将车停在8号楼前,这样可以让他离家更近一些。此时,楼下的储物柜也传来短信,他订的菜品也已经全部送到……

  未来五年,飞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或许将真真切切地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因为早在2004年,随着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成立,嘉兴成为全国第一个步入无线传感网项目产业化城市,领先全国踏上了物联网相关项目的产业化推进之路。

  “十二五”期间,我市的创新内容包括创新发展方式,广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创新等。创新激情将涌动在全市的每一个角落,并成为嘉兴城市的主流价值追求。优秀创新企业、创新创业精英、优秀发明创造、优秀创新研发机构和高成长的创新企业将获得全社会的敬意。在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嘉兴科技城、中科院嘉兴中心等大院名校的带动下,我市的创新基础能力将大大增强,源头创新能力将得以提升,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将培育壮大,自主创新的区域影响力将初步显现。

  令人欣喜的还有,未来五年间,原本高校稀缺的嘉兴通过合纵联横等多种途径,将实现每个县(市、区)都至少拥有一所高校。通过大院名校引进、产学研合作发展,每个县(市、区)都将拥有自己的智力源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建立起立足嘉兴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体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

  政府视角:

  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视角一:市科技局局长邢海华

  关键词:全方位

  “作为一个科研资源匮乏、高校凤毛麟角的城市,嘉兴一直行走在一条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创新之路上,把创新引领上升为发展战略,更加需要我们对创新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和支持,这样才能让嘉兴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邢海华说,“十二五”期间,嘉兴将把建设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四城联创”的工作格局,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我市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建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突破和掌握一批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核心关键技术,显现科技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如果说,正在跨越发展的嘉兴经受着土地、空间、能源、环境承载力制约的困境,那么,创新将让嘉兴突破瓶颈,继续保持青春活力、激情飞扬。

  

  视角二:市人事局局长沈建华

  关键词:主动适应

  “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国各地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显得尤为迫切,高端人才的竞争甚至进入白热化状态。”上个月赴广州参加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的经历,让沈建华在谈到创新引领战略时,有了更深的认识。因为在下一个5年,经济社会发展都将步入改革攻坚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些都赋予了人才工作新的内涵,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才工作要主动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开明的办法,突出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两个重点,以“创新嘉兴·精英人才引领计划”为抓手,自觉把人才工作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为嘉兴新一轮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视角三:市教育局局长冯家俊

  关键词:同步

  嘉兴教育的改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已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化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已成为我们下一步发展的目标。

  在秉承教育城乡一体化先发优势的情况下,我国“十二五”及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高标准高质量普及15年基础教育,统筹发展特色职业教育,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改革创新教育体制机制,切实增强教育改革发展保障能力。到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城市;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学习型城市。

  专家透视:

  创新引领实现跨越发展

  专家一:

  嘉兴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虞锡君教授

  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由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的阶段,上海早在2005年就已经将科教兴市提升到发展的主战略。

  “十一五”期间,嘉兴也提出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这次“十二五”规划建议将这一战略改称为“实施创新引领战略”,表述更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它抓住了后危机时代和三大转型时期嘉兴面临的“创新能力缺口”这一主要矛盾,它强调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十二五”时期的极端重要性,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具有重要的宣传教育作用。同时,创新引领是科教兴市战略的继承和发展。创新引领的核心内涵是科技创新、自主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引领城市发展方式转变。而科技创新必须以人才支撑为基础,人才强市必须加强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创新引领与科教兴市的核心内涵是一致的。

  2006年,嘉兴被确定为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城市;2008年,嘉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2009年,嘉兴被科技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成为浙江省唯一入选的地级市;2010年初,嘉兴又被科技部确定为首批20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所有这些,都为嘉兴实施创新引领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专家二: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顾志刚博士

  “创新的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通过多年的积累,嘉兴在各创新要素上都有了一定的积累,现在需要的就是一种催化剂,把这些资源集中在一起,产生爆炸式效应。”顾志刚说,创新存在很多模式,也需要多方参与,才能最终转化为生产力。他认为,目前,嘉兴的创新要素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他们之间还缺少一种润滑剂,或者说是缺少一条导火索,因此爆炸式飞跃还不多。

  创新本身是带有很高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在今后的发展中,政府除了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外,还要充分利用市场因素来弥补自身资金不足的情况。而只有调动起了市场因素,让更多的人来分担创新的风险,创新才能变成一种大胆的自觉行为。

  顾志刚认为,嘉兴是红船扬帆起航的地方,“红船精神”的核心就是敢于创新,更要有一种担责任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有不怕风险的精神。在发展的道路上,不能墨守成规,要以这种探索创新去推动整体、全面、系统的改革。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应丽斋 王杭徽    编辑: 朱琴燕

 相关稿件
·【特别关注】嘉兴市“十二五”规划出台 《嘉兴日报》全文刊登
·嘉兴市委关于制定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嘉兴出台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规划
·秀洲台湾农民创业园总体规划通过评审 体现了浙台农业合作的特色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