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沪杭高铁沿线大打经济牌 嘉兴楼市半年涨价30%-50%

2010年10月20日 08:09

    沪杭高铁通车时间日渐迫近,一个崭新的“沪杭城”即将登场,沿线城市人人都有期许:生活、楼市、商机、购物天堂……对于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人而言,高铁都意味着希望、活力以及全新的未来。

  高铁沿线楼市早已急升

    2009年5月,嘉兴房价一路不回头直线上涨,11月的均价已经达到了每平方米5784.52元,南湖旁的房价最高已近万元。短短半年时间,沉寂多年的嘉兴楼市开始发力,涨价30%-50%。

  作为一名“新嘉兴人”,李江洲前两年从杭州迁居嘉兴。他说,嘉兴房价涨得最厉害的就是高铁站所在的南湖新区,2009年上半年每平方米只要四五千元,而今很多楼盘已经突破8000元/平方米,有些楼盘已经升到每平方米上万元了。

  虽然从嘉兴市区前往沪杭高铁嘉兴站所在地余新镇的路上还有些冷清,但是道路沿线不少楼盘已经打出“高铁牌”,一个楼盘的广告上写道“19分钟沪杭同城”。

  余新镇附近的楼盘“桃源小洲”,开发商把上海当作目标市场,他们打着高铁概念去上海参加房交会,还开通了上海至嘉兴的看房车,房价从两年前的2000多元/平方米涨到了5000多元/平方米。与“桃源小洲”一墙之隔的“凤华丽都”,每周都有从上海莘庄发车的看房车,购房者中有60%以上是上海人。

  高铁沿线经济牌

  高铁改变的,远不只是楼市那么简单。

  身在海宁的陈志金,最近很关心高铁的建设情况。他自己开着一家主营游艇帆布的民营科技公司,目前正在开拓市场阶段,对外销售是公司目前的头等大事。作为创业者,陈志金凡事亲力亲为,开拓市场工作更是亲自冲锋战斗在一线,一周有大半时间在公路上奔波。

  “以前去温州、台州、上海都是自己开车去。好几次到温州办事需要一天来回,开车就花了10个小时。等到回到海宁从车上下来,累到不行,脚都发软。”2009年10月新开通的甬台温铁路让单程时间缩短到3小时44分钟。

  “当沪杭高铁开通后,从海宁到上海不过十多分钟。”陈志金对此前景很兴奋,“高铁的价值,不仅在于我个人的交通方便。”在他看来,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商机和市场,也已是触手可及。

  海宁人陈志金的兴奋,也属于高铁沿线的其他人。

  得知沪杭高铁要经过家门口时,桐乡市早已就经济开发区向南延伸打造南城新区做出规划,使高铁片区成为桐乡经济开发区的延伸区。嘉善县则试图把高铁嘉善站所在的大云镇打造成嘉善的第二个“西塘”,着重建设大云温泉生态旅游区,吸引游客来泡温泉,同时带动当地其他产业发展……

  高铁搭起了一座“沪杭城”

  说到高铁的影响,人们如今提及最多的就是一个词:同城效应,有本土经济学家同时曾指出,这一观念往往还会被“杭州是二线城市”的观念所弱化,事实上,沪杭不再是两座相互孤立的城市,而是一座“沪杭城”,沪杭两地完全处在“同一时间”序列之中,上海将多一个西湖,杭州将多一条黄浦江。

  “杭州也许会与上海一样打造成购物天堂。”这位经济学家说,杭州内外条件都具备,从内部条件看,延安路成为杭州商贸业的集聚区域,杭州大厦、银泰百货、杭州百货大楼、解百……实力强劲。从外部条件看,长三角地区旺盛的购买力和沪杭之间百里的空间距离,也是杭州建设“购物天堂”的有利因素。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编辑: 张兆利

 相关稿件
·全力以赴做好高铁开通前准备 李卫宁检查高铁配套工程建设情况时指出
·沪杭高铁开通在即 沪杭间动车或有所调整 高铁车票目前尚未出售
·沪杭高铁沿乡镇、街道走读之金山北站:沪杭高铁带来的小镇之“争”
·罗星:为高铁而生,网罗天下群星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