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嘉兴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卫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促进长期协调发展

2010年9月25日 08:12

   30年前,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动员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号召全国人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公开信》的发表,是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标志。

  30年来,嘉兴积极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走出了一条既符合中央要求又具有本地特色的人口发展道路。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市累计少生约240万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全市解决人口问题的宏观决策机制初步形成,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自“十五”以来,嘉兴市先后获得“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计生协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人口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日前,嘉兴市又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嘉兴所辖县(市、区)全部进入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行列。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广大人口计生工作者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和人口计生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人口计生工作已经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一方面,人口数量仍然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另一方面,人口素质、结构和分布等正在成为影响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任务更为艰巨。

  今年6月,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将“人口均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一并列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明确了人口均衡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市委在贯彻省委决定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努力形成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格局。保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不仅有利于优化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提高城市综合实力,而且将为今后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新形势下,要高度重视人口发展问题,进一步转变理念,把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上来,统筹部署,协调推进。要保持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全市人口总量的适度调控和均衡发展,逐步使人口数量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要不断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结构改善和均衡发展,努力缓解人口老龄化以及未来劳动力供求矛盾等问题。要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迁移,促进人口分布的优化和均衡发展,使之与统筹城乡发展形势相适应。要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面推进优生促进工程,强化出生缺陷预防,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均衡发展。

  卅载功勋非等闲,百尺竿头谱新篇!我们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解决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编辑: 吴怡之

 相关稿件
·全国合唱赛、系列音乐会……禾城中秋“文化指南”让你欢度佳节
·美国莱克兰市代表团来禾 具体商讨建立友好交流城市相关事宜
·未来可达多个大中城市 嘉兴融入国家高铁网驶入“追风时代”
·用现状数据预测未来交通流量 嘉兴市宏观交通模型初步建立
·全市出口前100强企业半数入“嘉兴平台” 一年内千家企业“上线”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