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德国考试 德国大学生暑期“熬”论文
2010年8月4日 08:18
当国内的同学们暑假已经过半,我才刚刚经历完德国大学的考试。德国大学没有所谓的“考试周”,每门课的考试时间都是由任课老师自己决定的,一般是在最后一节课随堂考试,也可根据老师自己的时间表,提前或者推迟一周。
我作为浙江大学2010年夏学期去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交换生,这个学期在德国的课程并不多。有意思的是,一共3门考试却有3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门是《德国文学入门》。这门课主要讲了古典文学理论、修辞以及文本阐释,考试的形式是问答题笔试。在这门课考试的前一个周末,老师特别安排了一个Block-Tutorium(考前辅导),给我们辅导的是慕尼黑大学高年级学姐,主要是把老师上课的重点再重新罗列一遍,并补充一些练习。这样我们应付起考试来就会容易很多。
第二门考试是《日尔曼语言学导论》,这门课是由一个Vorlesung(接近100人的大课,完全由老师主讲)和一个Seminar(20人左右的研讨课,老师会在课堂里安排一些练习,互动性较强)合起来的,由不同的老师讲课。这门课在我刚开始上的时候认为是最简单的,因为考试的形式是选择题,五选一。可等到复习时才发现,内容特别繁琐,考试的选择题完全不是这么简单就可以搞定的,老师出题非常仔细,每一个答案都长度差不多,选项之间只是换了几个不同的词而已,要想选出正确答案,确实需要非常扎实的知识基础。第三门《德国媒体制度》,是一门口试。这对于我来说,觉得非常新鲜。因为在中国的大学里基本没有这样的考试形式。尽管教授知道我是交换生,还是给我布置了200页的阅读材料,出自不同的教科书。
我之前和同学抱怨了很久,但当我看到德国学生500页的材料时,才发现教授已经给了我很大的“优惠”。其实准备口试很难,因为不知道重点,也猜不到教授会考什么,所以在准备过程中,我就只是把200页材料通读了一遍,把我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背了一遍,就忐忑不安地去考试了。口试持续30分钟。教授事先会做好一张时间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时间。而口试时,一个学生则要面对2个老师。上课的教授问问题,旁边会有一名助教,负责记录。但事实上口试是非常人性化的。当我走进教授办公室时,平时看起来非常严肃的教授,显得很和蔼。一坐下来就问我对哪块内容最熟悉。我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里挑了报纸,于是教授就开始问德国报业相关的问题了,整个过程就相当于一次聊天。当被问题卡住时,教授会给出一定的提示,当答的不对时,他也会及时指出。
因为我是交换生的缘故,教授在口试最后也问了一些关于中国媒体的问题。这次口试就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中结束了。等5分钟后,教授就会公布成绩,所以口试的效率也是相当高的。拿到成绩后,教授问我这次考试的感觉,我回答说:“比想像的要简单很多。”
当然,在德国大学里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考评手段就是论文了。在德国写学期论文的时间非常充足。因为提交论文的时间一般是开学初,这就意味着在德国绝对不会出现学生一边复习笔试,一边赶论文这样焦头烂额的情况。他们有长长的假期可以写论文,这样论文的质量也会提高很多。假期的图书馆里可以看到很多学生桌上摆着一大叠书,那都是在写课程论文。当然也有一些学生暑假有了别的安排,他们会在期末时就提交论文。
很多人说在德国读书很难,但通过这半年的经历,我觉得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最困难的是语言。只要语言过关了,在德国念书并没有这么可怕。(邵凌玮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德语08级学生)
()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编辑:
吴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