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评论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不必纠结于经典诗文课的效果 有关“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

2010年8月3日 08:44

    教育部今年将在全国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北京市教委日前透露,该市昌平区已被确定为试点区,区内中小学、中职学校将在语文、历史、德育等课程中强化经典讲解、诵读内容,高校大学语文及中文、播音主持、影视话剧表演、师范类等专业相关课程中也需训练和考核学生诵读和书写技能。

  早在2004年,就有广州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力构建“中华古诗文,经典文化诵读工程”的建议,引来一些不同的声音与思考。一些家长认为,小孩子难以理解中国古文之美,倒不如等他真正理解并有兴趣时再去研读;赞同者认为,现在的青年,读不懂古文,连断句都不会,再过若干年,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只能在港台甚至外国寻觅了。

  这一次,有关“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的新闻一经上网,同样引来网友的热议。但是这一次网友的态度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只是在推广效果上还有不少人担忧。这样的舆情,明白无误地昭示出这样的倾向:对儿童少年诵经读典,所谓的“不同声音”,其实只是能否学得进、学得好层面上产生的。而对我国传统经典的文化价值,人们却是持一致认同态度,并认为一定要在青少年身上传承下去。笔者以为,这决不是“别人说好,我也跟着说好”的一种从众心理,而是从现实中感受到,传统文化被边缘后,社会的整体价值观与创造力的滑坡。

  传统文化虽然不是一项直接“换饭吃”的技能,但是让孩子们学学《弟子规》、《道德经》,等于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的育人规律。相对于应试教育重“术”不重“德”的功利,这样的试点当然是可喜的。尽管人们对类似做法还存在效果之争,但我理解这些试点的初衷,未必是要扎到传统堆里,培养一些“少年古人”,而是为了了解传统文化,消化其文化精华,而且其教材、教法肯定都是经过“提纯”之后的东西。正因为此,令人担忧的一面也凸显出来:毕竟这样的课程已中断多年,现在的教材、教法、师资水平,能保证经典既“原汁原味”,又保证孩子们读懂读透吗?应试教育的巨大惯性,又如何能保证经典诗文课既不成为学生的负担,又让他们“入境”般地喜欢呢?

  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对于许多文化经典,指望小学生全部理解、消化肯定是不现实的。但我以为,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在“理解多少算多少”的较低要求下,还是应该让他们尽可能多地熟记一些。至于理解,可以留待日后的“反刍”。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经常都在消化童年时留在记忆中的东西,只是由于童年经历不同,每个人受益多少不同罢了。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编辑: 张兆利

 相关稿件
·教育部通知要求各地规划纲应年底前完工
·父母皆祸害:从亲子关系紧张看责任教育缺乏
·关注高考改革:高校何时不再抢“状元”
·浙江高考第二批投档线公布 财经院校飘红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