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二期昨开馆迎宾 传承、发扬、提升嘉兴粽子文化

2010年6月2日 08:12

    昨天上午,月河街区人流如织,全国首家粽子文化博物馆——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二期选择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的好日子正式开馆迎宾。市民政局、旅游局、博物馆等的相关领导出席了开馆仪式。仪式之后,装饰一新的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新老参观者。

  2009年5月18日开馆的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原有面积为460多平方米,一期建设投入为100万元。今年3月底,博物馆的承建方——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考虑到要完善博物馆的馆藏、提升该馆的文化品位,更好地应对今年端午文化节和世博会的参观客流,弘扬嘉兴粽子文化,决定扩馆。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二期建设投入为120万元,建成后该馆面积达到了1051.6平方米,馆藏也增加到了300余件。

  经过重新装修布展的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在功能划分上更为清晰合理。通过嘉兴粽子文化展示区和体验区的参观,使游客触摸到神秘的马家浜千年稻作文化,感受到珍稀藏品的历史韵味,领略上世纪30年代嘉兴张家弄老城的魅力,瞻仰为弘扬嘉兴粽子文化鞠躬尽瘁的古今名人,观赏到世界各地造型奇特的粽子及制作工艺,阅览嘉兴粽子跌宕起伏的前世今生。同时,还可以品尝地道的嘉兴粽子,亲手包裹一枚正宗的嘉兴粽子。

  博物馆副馆长方国权对记者说,粽子博物馆经过新扩馆后,比起第一期在展出的内容上更丰富了,增加了不少器物。这些器物都是很难得的,就是与博物馆吴越文化、稻作文化的馆藏相比也不相上下;而且这次还采用绘画、蜡像等表现手段,可看性也更强。要表现嘉兴的马家浜文化、吴越文化、稻作文化的繁荣兴盛期,粽子是一个极好的文化载体。同时,方国权也提出,如果文化展示这块在嘉兴独特的粽子风俗方面再延展一些、丰富一些就更好了。

  市文联秘书长朱樵从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一期的建设起,就为该馆建设不断地出谋划策。他表示,“真真老老”在做企业的同时能从一个城市的高度来进行文化建设是难能可贵的。如果嘉兴没有一个粽子文化博物馆,而是被别的城市做去的话,那将是一件非常可惜和遗憾的事情。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才使得“粽子”的定位真正落脚在了嘉兴。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开馆不到一年就意识到要重新投入、扩馆、布展,说明博物馆承建方的“不满足”和“追求进步”,立志一定要将这块文化传承做大、做好、做强。

  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建国表示:“粽子”是嘉兴的一张城市“金名片”,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对粽子有着根深蒂固感情的老嘉兴人,能为经营好这张“名片”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一种责任。

  开馆当日,进馆的一些市民已经不是第一次来粽子博物馆参观,但也有第一次来的,带着孩子进来参观的特别多。粽子博物馆馆长冯玉明亲自为参观者进行全程讲解。孩子们对博物馆里的包粽子、吃粽子的泥塑特别感兴趣,觉得这些泥塑形象又生动。一些大妈、阿姨则团团围住演示如何包粽子的工作人员现场学艺。她们纷纷感叹道:自己包粽子就是最后那个粽子包不出样子来,看了工作人员的演示,心里就有数了,回去也要试试。不少大妈还详细了解米要怎么处理、馅要怎么腌制。

  小主人报新闻学校嘉兴分校的小记者们身穿红色采访背心成为现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他们通过参观、采访,极好地了解和感受到了粽子带来的嘉兴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撰文 罗晓君    编辑: 张彬

 相关稿件
·以现代科技革新工艺流程 借品牌效应推动传统粽子产业现代化
·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列国家非遗推荐目录
·嘉兴粽子博物馆定于6月1日再次开馆
·糯米、白糖、豆沙、食用油全线涨价 端午前粽子“涨”声起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