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两新”工程的积极尝试 “两新”工程建设正向纵深推进
2010年5月31日 08:12
“两新”工程建设正向纵深推进。目前,海宁市斜桥镇从农房聚集中得到启示,集合村经济合作社资金,共同建起了村级工业集中区。该镇的村级工业集中区位于斜桥镇工业功能区新硖斜公路以南,规划面积97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首期5个村的村级工业集中区标准厂房已经开工建设。
“建成后,园区内有19幢标准厂房,污水管网、绿化、路灯等公共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昨天,斜桥镇党委书记胡燕子告诉记者,以现在的租金计算,按照一村一幢,每年就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35万元。
当非农产业收入成为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以后,村级工业园区寄托着村民来年“多收三五斗”的朴素理想。如农民分散居住一样,大多村级工业园区分布在田间地头、村头村尾,占地面积大。由于缺乏产业规划引导,发展定位不明确,一些村级工业园区长期处于低水平、无序化的发展,亩产效益低。
与统一建设的城市工业园区相比,远离城市的村级工业园区在资金、人才、公共服务供给等生产要素资源聚集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且水、电、天然气、污水管网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成本较高。更令人揪心的是,许多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大的中小企业被城市淘汰以后,开始藏匿于相对偏远的村级工业园区,以此逃避执法监管,这对农村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以致有专家用“村村机器响、处处污水流”来形容个别村级工业园区的破败景色。
怎么改变这种局面?海宁市斜桥镇建设村级工业集中区的做法,无疑找到了破题之法,可谓“两新”工程建设的工业版本。园区集中化建设,节约了土地资源,降低了水、道路、电力等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成本,提升了村级工业园区的硬件竞争力;规模化经营,易于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园区内产业可以相互配套,实现规模效益;公共服务规范化,形成了标准化、高水平的配套服务体系,增加了村级工业园区的软件竞争力。
可以预见,随着城乡一体化新社区建成,农民对厂区环境、就业氛围、工资待遇方面会有更高要求。当前,只有不断提升村级工业园区的组织生产形态,充分发挥村级工业集中区在招商引资、厂区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规模聚集优势,才能满足农民改变生产方式的诉求。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编辑:
张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