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把脉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全力打造平安畅通新秀洲
2010年4月30日 06:14
秀洲新闻网4月30日讯 田园阡陌,既可以是徜徉游玩的交通便道,也可能是凄厉恐怖的黄泉之路;各色车辆,既可以是便捷通达的运输工具,也可能是吞噬灵魂的道路“魔鬼”……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动车辆越来越多,昔日偶尔有车驶过的农村小道,也渐渐变得嘈杂繁忙起来,安全问题也就越发显得重要。那么,在当前的秀洲区,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近日召开的区政协二届十九次主席会议给出了答案……
72.6% 79.4% 55% 数字背后说“安全”
过去三年里,农村道路共发生交通事故23698起,占全区交通事故的72.6%;农村死亡交通事故共发生223起,占全区的79.4%;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量的55%......这是笔者从秀洲区政协二届十九次主席会议得知的数字,从中可以看出全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严峻形势。事故中,老年人、新居民、农村居民受伤害现象突出,这些人群往往不仅是交通事故的肇事者,又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伤亡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那么,造成这一严峻形势的症结在哪里呢?委员们通过走访调研,大致梳理出以下方面:
法制观念比较淡漠
安全意识不强
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农村居民和新居民普遍存在交通法制观念不强,安全意识淡漠的现象,或者缺乏驾驶机动车的风险意识,或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病车上路、假照假证、超载超速、违反交通规则等各种违法现象在农村屡屡发生。
还有一些农村居民占用道路两旁堆放杂物或种植农作物,给交通安全留下隐患。
车辆安全性能较差
容易发生事故
农村交通工具大多是三轮汽车、拖拉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而且,有的司机为了贪图便宜,购买一些已经被淘汰、报废的“二手车”、“病车”上路,车辆的安全性能普遍存在缺陷。
部分驾驶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驾驶技术不过关,经常违反交通规则,也导致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易发多发。
等级不高设施不全
存在安全隐患
全区753公里农村公路,真正上等级的公路只有63%,还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公路不上等级,道路窄小,路况较差。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农村道路交通标志不全,路段标识不清,防护设施较少,道路叉口多杂,安全隐患较大。
有基层群众反映,学校附近缺少必要的缓冲地带,上学放学时家长接送,人多车多容易发生事故。
管理力量明显不足
养护监管不力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道路迅速发展,里程不断增加,管理任务逐渐加重,现有的交通安全管理力量已经明显滞后。有限的力量只能基本应对主干道的管理,使得部分农村道路成了失控漏管的死角,得不到有效监管。
同时,由于财力不足,对农村道路的日常养护和隐患治理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许多通村达户的农村道路没有纳入正常管理,成为真空地带。
健全 强化 整治 举措背后看“决心”
目前,秀洲区农村公路总里程为753公里,其中县道186公里、乡道78公里、村道489公里。近年来,全区紧紧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扎实开展“平安畅通区”的创建工作,成效明显。
2007年以来,全区没有发生一起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四项指数”连续3年保持稳中有降,并成功创建“平安畅通区”。
据秀洲区副区长仲旭东介绍,针对现存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症结,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将通过“健全、强化、整治”的举措,决意将安全隐患消灭于无形,确保全区交通安全形势平稳有序,为建设“平安秀洲”,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举措之一:健全
全区将切实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健全交通管理协调机制,完善基层交通管理组织,走交通管理社会化的道路。
进一步落实交通安全工作责任制,努力形成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合力,通过建立健全农村交通管理工作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责任落实机制,以进一步强化镇、街道和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性。
举措之二:强化
全区将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农村公路管养需要。加大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推广应用各类适合秀洲实际的新材料、新工艺,深化科学养护。深入开展省级农村文明公路创建、“平安公路”创建、文明样板路创建、“文明公路站”评优等活动,提高农村公路的管养水平。
结合省级文明示范城区创建和“交通安全示范村(社区)”的创建工作,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大力开展交通安全进村入户宣传活动,把宣传教育深入到广大农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努力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尤其是强化公路沿线群众、中小学生、新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举措之三:整治
根据全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三年治理规划要求,统筹落实治理经费,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亮化等措施,大力整治安全隐患。继续确定一批省、市、区、镇级挂牌整治事故多发点段,实行重点治理,重点督办。
组织公安、交通、农经等部门,继续加强对机动车超载超员运输、拖拉机违法载人、机动三轮车非法营运、摩托车非法营运等严重交通违法的查处,加强对常驻外籍车辆、报废车辆、残疾车的管理,优化农村车辆结构。
宣教 管护 调解 创新背后重“机制”
“各级各部门应创新农村预防和处置道路交通事故的长效机制。”区政协主席乔爱生总结说。
乔爱生表示,建立和完善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长效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广大农村群众出行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整个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创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教方式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持之以恒、潜移默化。针对农民文化水平低、居住分散、集中教育难度大的特点,全区要充分发挥镇村组织、交警中队、公安派出所的前沿阵地作用,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利用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交通违法行为、交通事故案例,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镇村文艺队演出、送电影下乡的幻灯片等,对农民进行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安全常识宣传教育,提高农民交通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创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护长效机制
全区要通过建立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全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创新多元化的道路养护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农村道路的建设和养护,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力量参与为辅的多渠道农村道路筹资机制。
适应农村道路网线延伸的趋势,根据农村道路数量、等级的分布情况,统筹安排建养资金、管理机构、人员和设备配置,确保农村道路管理养护工作顺利开展。
创新:交通事故调解机制
对交通事故及时调解和救助,有助于防止事态扩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乔爱生指出,王店镇司法联动调解中心,依法规范调解交通事故的做法值得借鉴。
据了解,2006年至今,王店镇司法联动调解中心成功调解各类交通事故矛盾977件,涉案金额超过2500万元,得到了当事人、交管部门和保险公司的的肯定。
这既缓解了交警力量不足的矛盾,又发挥了人民调解员在处理各类交通事故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结 语
近年来,为了加强和规范农村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保障农村道路的安全畅通,增强农村道路的使用功能和服务能力,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宣传教育、落实责任、综合治理、强化管理等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应该看到,全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形势依然严峻,各级各部门确实应建立和创新农村预防和处置道路交通事故的长效机制,全力打造平安畅通新秀洲。
来源:
秀洲新闻网
作者:
张兆利 通讯员黄飞强
编辑:
吴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