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淑霞
她深深眷念着农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她说,人生倘若有下辈子,我还想再当一个现代农民。
在闻名全国的福建漳州百里花卉走廊和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有一位来自异乡的女性叫房淑霞,她宁愿放弃人人羡慕的城市生活而到农村奋斗,宁愿不当大学讲师的当现代农民,从打工开始,到租一亩地当苗农,短短十年时间,她不仅拥有了三百多亩的海枣苗基地和一二千万元的苗木资产,还带动了成千上万的漳州农民改变农业种植结构,走上了种花卉苗木致富的道路。她的举动,引起人们对农村的兴趣,对农民命运的关注,对农业战略转变的思考。她的成功,改变了人们对农村的世俗观念,使农村舞台变得越走越宽广,农民致富的路越来越宽阔。如今,她成为漳州乃至福建农民的学习榜样,她的事迹通过《闽南日报》、《福建电视台》等媒体的广泛宣传,家喻户晓,影响深远……
房淑霞是陕西人,生于一九五六年。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年代,有鲜花也有眼泪。
"1977年恢复高考,全部文革十年积压的'老三届'都闻风而动,高考队伍庞大可想而知。当时我已是一名亦工亦农的技术员,每月15元工资,队里还分给口粮,我很珍惜自己的工作,也估计自己考不上就没打算再考。一个叫任小丽的同学,高考前几个月寄宿在我房间,为了找个做伴的,她动员我一起考,然后我们共同花五元钱买了一套复习资料,我像读报刊杂志一样浏览了一遍又一遍。那一年,我考上了陕西省师范大学生物系。"
岁月如歌,倾诉中,她没有过多感慨,却留给我们启迪和感悟。后来,房淑霞是如何离开大学讲坛的呢?
1982年,房淑霞分配到商洛师范学院当教师,在神圣的七尺教坛上,开始了充满艰难历程的大学教师生涯。
当大学老师,在家乡人的眼里要地位有地位,要学问有学问,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这一年,她38岁,评上了讲师。
平静的日子里充满平静,她开始厌倦这种平静。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在她身上滋生着,这种感觉就叫"躁动"。
一次,儿子发高烧,医院要300元押金,她自已凑不齐,东借西借,好不容易才凑齐。她说,她的浪漫思想被彻底打破了。"我念了这么多年的书,有的是知识,生活还这么艰辛,不行呀,再也不能这样活下去!"她认为,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要活出个自由,要活出个自我,才是人生终极目的。
1993年,房淑霞毅然告别了大学讲坛,像鱼一样游向蓝色的大海。
1994年一个冬夜。房淑霞踯躅在异乡的街头,寒风凛冽,形单影只,成了一个孤苦伶仃的畸零人。一年前,她辞去大学讲师的工作,先后到昆明、广州、福州等地打工,最后一站是泉州市鲤城区。她回忆说,当时身上只剩200元,若找不到工作,连回家的路费都不够。
辗转数天,她终于进了泉州一家港商投资的大型花卉公司。她说,开始从工人做起,锄草、浇水、施肥、装车样样干。但房淑霞毕竟是大学老师,与普通打工妹就是不一样,她处处留心,她是个有准备的人。花卉公司人来客往,在闲谈间,她发现,做苗圃生意很赚钱。一个偶然的机会,老板让她写一份公司的生产经营计划报告,她驾轻就熟,计划书中分析了什么好销,什么不好销,怎么打广告等等。计划书一炮打响,老板对她十分器重。之后,她负责营销工作。搞营销,对她是一次难得的练兵机会,这期间,建立的生意网络,让她认识了一些生意场上的朋友,为她日后自己闯世界打下基础。
三年的打工生涯,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房淑霞心中酝酿成熟。她认为,给别人干事再好,永远都是受制于人,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不如自己另起炉灶,另僻蹊径,当自己的老板,随心所欲地工作和生活。
1997年元月,房淑霞从报纸上得知,漳州市政府要在漳州到漳浦兴建百里花卉走廊,于是她怀揣打工挣来的三万多元,一只手提袋加拿利海枣种籽,另一只手提袋生活用品,只身来到漳州市漳浦县花卉走廊。
和煦的冬日一片灿烂。主管闽南花卉走廊负责招商引资的陈结仲接待了房淑霞。房淑霞说明来意,希望当一个苗农,并把只有三万元的实情全盘托出。陈结仲的情绪很快被这位性格坦诚、豪爽、耿直的北方女人所感染,还根据她本钱小的实际情况,以最快的速度帮助她协调了一亩地,一间房,还帮她装了电话,办了营业执照。房淑霞事后说,这是我来漳州遇到的第一位领导,是个好人。
刚开始播种时,当地农民觉得非常好奇,纷纷跑来看热闹。议论说:"来了个北方女人,只提了两个手提包,连个跟班都没有,还想投资搞什么花卉,真是好笑。"
两个月后,房淑霞种的海枣苗刚刚长到一、二寸高时,有很多客商纷纷前来购苗,供不应求。房淑霞说:"短短两个月就赚了六万块。于是便扩大十五亩地,又很快播种,很快销售,形势特别好,当地农民都坐不住了。"房淑霞创业之路由此步入良性轨道。
创业者不但要会面对成功,也要敢于承担风险。房淑霞认为,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若有规避风险的能力,农民搞种植也有很高的利润。
1999年12月21日,闽南地区突遭几十年一遇的霜降袭击,对房淑霞来说是个黑色的日子。一夜霜降,苦苦经营价值160多万元的树苗大部分被冻死了。自然灾害考验人的性格,也考验着树苗的品质。灾害过后,那些没有被台风、霜冻、大水所毁掉的加拿利海枣树苗就是留给房淑霞的一笔宝贵财富。
阳光总在风雨后,房淑霞的事业蒸蒸日上。十年的时间里,房淑霞开创了自己的加拿利海枣王国,迈开了她事业成功的第一步。在房淑霞"第一桶金"的积累中,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呢?她说,成功要靠时间的积淀,更要靠汗水的汇聚。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做人要守德,办企业要守信。房淑霞认为,在企业所必备的经营发展条件中,信誉甚至比金钱更重要、更珍贵,因为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泉州市南安县莲塘村,依山傍水,有一万多人口,在国内也属规模较大的自然村了。全村农民以种海枣苗木为生,田地里栽种,厝前厝后也栽种,全村几年就成了海枣树苗的王国了。他们栽种的海枣苗木,有90%卖给房淑霞,仅苗木收入就占全村总收入的80%至90%。房淑霞从他们那里收购苗木,然后由地苗加工成袋栽苗,再销往全国各地。十年来,她们之间形成了牢固的供销产业链,南安人信任房淑霞,不坑不骗;房淑霞也信任南安人的货真价实。
对于一个已经达到成功峰顶的人来说,要谋一己之私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她却事事以大众利益为重,这样的境界恐怕很少有人能做到,而做人的最高境界也在于此。很多种植户纷纷上门与这位"现代农民"探讨病虫害防治,房淑霞都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想到社会责任心,不但要关心自己,还要关心周围的人。只有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善待自己。"房淑霞如是说。
凡成功的企业家,在用人管人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房淑霞认为,善待员工,是从小做大的一条基本原则,留人先留心。
她认为,老板赚的钱,是靠工人的血汗提供的,因此不能亏待工人。
创业以来,她从没有炒过工人的鱿鱼,从没有从别处挖过同行的工人,也从不拖欠过工人的工资。即使别人从她身边把工人挖走了,她也不生气。她认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再正常不过的道理。
十年来,房淑霞苗场培养了许多熟练的技术工人,这些工人有许多成为苗木行业的老板,也有许多被大的园林公司和台商企业聘请去搞生产管理。
房淑霞成功的经营理念值得借鉴。
随着事业的成功发展,房淑霞的名字在闽南一带的农村和花卉行业中闻名遐尔。她深知,个人和事业的成功来自社会,来自乡村与土地,也同样要回报社会,回报农村与土地。
事业刚步入正轨三际,时任长桥农场场长的王建文主动上门要把农场位置最好的土地出租给房淑霞,希望她能带领广大农场职工共同致富。王建文担任漳浦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后,对房淑霞的生产经营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每次刮台风、下暴雨、来霜冻之前,他都会及时通知房淑霞做好预防措施。还把房淑霞的事迹不断地介绍给广大前来漳州投资的客商。做为管理花卉园区的地方领导,王建文对前来投资的客商尽职尽责,尤其是对推动闽南花卉走廊的发展、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成立、漳州市棕榈协会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是房淑霞在漳州遇到的又一位好领导。
在房淑霞的示范带动下,许多当地农民纷纷加入到种植花卉行业,形成一支颇具规模的种植大军。据统计,目前漳州的花卉种植面积已达数万亩,参与人数超万人。为此,1999年4月,漳浦县人民政府授予房淑霞重点私营企业的光荣称号,表彰她为推动花卉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随着《闽南日报》、《福建电视台》新闻启示录、《东南卫视》东南新闻眼等媒体对房淑霞的宣传力度地不断加大,房淑霞的理念改变了许多当地青年的择业观念。过去,年青人宁肯到外地打工都不肯当农民,许多青年为了脱离农村不当农民,拼命考大学,毕业后都想找一份轻松、体面、工资又高的工作。在房淑霞的影响下,当地很多青年都选择当现代农民这一职业,尤其是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也纷纷加入到现代农民的队伍之中。一位在漳州师范学院读大四的学生说:"我们老家的房淑霞是现代农民的榜样。以前拼命读书是为了不当农民,现在读完书是想回去当一个现代农民。房淑霞事业的成功为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提供很好的借鉴"。
"当一个现代农民自由自在,得利也得意。倘若人生有下辈子,我还要当一个现代农民呢……"这是房淑霞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