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育天地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民众盼袁贵仁成教育贵人

2009年12月17日 08:16

 

    2009年12月12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成立30年庆典在京举行,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出席了庆典仪式。 中新社发 王辰 摄  

    十二月四日晚,刚刚履新三十四天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向各国驻华使节承诺:二0一0年中国将向世界各国提供两万名政府奖学金名额。这被外界看作是“二0二0年争取在华留学人员总数达到五十万,将中国建设成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地国”的重要举措。

    也有人开玩笑说,中国高校已经从一九九九年开始的“国内扩招”走向了“国际扩招”。其实,国内民众更关心的是这十年扩招后的学生就业难问题。据悉,二0一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六百三十余万人,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对此,袁贵仁刚上任二十天时曾专门召开会议,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做好明年高校毕业生入伍征集、扶持一批大学生创业、调整人才培养类型和专业结构、落实就业状况与学校领导考核适度挂钩等一系列与就业有关的举措被强调。大学生到基层去成为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与此同时,民众更盼“教育公平化”、“教育大众化”,网友对新任教育部长提出了五大期盼:“提高教师素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素质教育”、“提高教师待遇”、“治理‘校官’腐败”、“解决教育公平,打破地域教育差距”。当时刚刚上任七天的袁贵仁对此连用三个“非常”表达自己的感慨:“非常受教育,非常受启发,也非常受鼓舞”。

    也许正是因为人们关注教育的方方面面问题之多,新上任的教育部长受关注度才如此之高。严把教师队伍的“入口”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努力实现二0一二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成为袁贵仁对社会的庄严承诺。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不仅仅是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还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袁贵仁刚刚履新十一天时还收到了安徽十一位教授的公开信,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被重提。“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由此引发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教育创新”、“整顿学术规范”乃至“教育的去行政化”命题都被热炒。

    老百姓关注教育部长的更换,其实是关注自身所处的教育环境。就如每年的高考、每年的“小升初”、每年的研究生考试、每年的大学生就业,都是新闻常做常新的热门选题。也正是如此,诸如“北大自主招生中学校长推荐制”、“武汉大学副校长腐败案”、“辽宁大学副校长学术造假”的热点问题才如此引发社会震动。

    从去年十月起,中国启动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今年一月和二月,教育部曾两次集中征求意见。仅第一次征求意见,就获得“民意”两百万条,民众的参与热情可见一斑。至今这一计划仍未出炉,也可见国家对教育的慎重和精心。

    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也承认:“为什么社会上还有那么多人对教育有许多担心和意见?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袁贵仁能不能如民众期盼的那样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贵人”?也许,要“办全民满意的教育”,寄希望于某个官员身上还不太现实。但新任教育部长也诚恳地说过,“我认为,上好学就是要把每个学校都办好,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这道出了两亿大中小学生以及背后两亿多个家庭的心声。 (记者 马海燕)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马海燕    编辑: 夏一鸣

 相关稿件
·中小学生作业超标睡眠时间不达标现象严重
·复旦大学教授称希望自主选拔学生能免于高考
·探究有效教研 秀洲区第三届教学节圆满落幕
·王店中学喜迎专家组进行Ⅱ类教科研基地评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