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回升嘉兴用工缺口达9.5万人
2009年12月17日 08:01
记者昨天从市劳动保障部门公布的全市用工缺口情况分析中了解到,目前我市用工缺口已达9.5万人。随着春节的临近及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用工缺口还有加剧之势。
用工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已引起市劳动保障部门的高度重视,工作重点也迅速从上半年的解决就业,转变为解决当前的企业招工难。在前期搭建招工平台的基础上,目前劳动保障部门正采取一系列提振用工信心的措施,以缓解企业的用工压力。
全市用工缺口达9.5万人
技能型岗位缺口6.8万人
据全市10个人力资源市场的统计显示,8月以来,求大于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求人倍率从1.09上升到目前的1.74,企业岗位需求达到每月6万人以上。为进一步了解全市企业缺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存在的困难,市劳动保障部门近期对全市企业缺工情况展开调查,并对南湖区、秀洲区和嘉兴经济开发区的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具有一定规模的12家企业展开调研,结果显示用工形势不容乐观。
通过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动态分析、就业与失业监测分析和企业的情况反映,在开展全市企业缺工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掌握到目前我市企业缺工总数达9.5万人,约占全市就业总量的2.7%,未发现大面积的严重缺工现象。
存在50人以上缺工的企业约占全市企业总数的2.1%,主要分布在服装、纺织、电子、食品、化纤等几个重点劳动密集型行业;技能型岗位缺6.8万人,主要是缝纫工、挡车工、车位工、印染工等技能型工种;普通岗位缺2.6万人,均是企业生产一线操作工。
内因外因集中发力
招工面临诸多难题
针对当前的用工缺口问题,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叶伟达分析认为,目前用工缺口加大,既呈现季节性,也呈现结构性。近段时间,随着我市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我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并持续趋好,企业岗位需求呈直线上升趋势,求职数量难以跟上用工需求,随着春节的临近,农民工陆续返乡,用工缺口问题还会更加突出。从结构上看,缺口的重点仍是技工岗位。此外,用工还面临着宏观经济形势下劳动力资源的转移和我市工资水平、企业内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四川省是我市外来务工人员重要的输入地,去年“5·12”大地震后,国家及各地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为当地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提供了众多岗位。而且在当地,同样的技工、普工工资水平已经超过我市,使我市在引进四川籍务工人员时后继乏力。
同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地区大批外来务工人员返乡,户籍地政府出台的吸引返乡农民工在本地创业的优惠政策,吸纳了大量本地劳动力。此外,受西部大开发等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一些企业从沿海向内地转移,也加速了内地农民工本地就业趋势。
进入三季度以来,我市大部分企业生产订单增加,部分企业扩大再生产,增设生产车间,导致用工需求增加。企业在面临招工难困扰的同时,又因为留人难而备受煎熬。目前我市企业平均每月人员流失在5%左右,部分企业甚至达到10%。如东海橡塑,今年3月到11月招了700多人,走了600多人,能留住的职工很少。造成员工流失的原因,除了嘉兴企业工资普遍低于周边城市以外,还有加班加点偏多、工作时间过长等。
后金融危机时代用工问题
政府企业该如何破题?
减产、裁员、降薪,曾经成为一些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撒手锏。然而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如何引进人、留住人、用好人,已经成为每个企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缓解缺工问题,除了企业承担起应负的责任、政府关于新居民政策的落实外,作为主管部门,市劳动保障部门正在酝酿采取措施,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叶伟达表示,市劳动保障部门在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嘉兴经济发展中,必须担负起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的职责。下一步,将继续打造我市“无欠薪”城市的品牌,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严格限制企业加班加点,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将加快拓展劳动力输入的劳务合作基地,加大建立本地和跨区域的校企合作机制,实行校企对接、开展订单式培训;春节前后将分批次组织县(市)区企业到27个劳务输出基地,开展现场招聘和校企对接活动;将充分发挥全市人力资源市场、民办职介机构及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作用,为求职者和用工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余延青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