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秀洲规模种植种出“真金白银”

2009年12月16日 07:55

    实现规模化种植正日益成为秀洲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随着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如今在秀洲区农村出现了一批种粮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现代“农场主”。他们是怎样发展成为千亩大户的?一年四季干些什么活?一年收入又怎样?带着这些疑问,连日来记者深入田头,对现有的6户千亩种粮大户进行采访。

  从几十亩到上千亩

  一半农户为“半路出家”

  代表人物:干永培、鉏建华

  昨天上午,虽然天下着雨,但王店镇镇中村农户干永培和工人们仍在田里忙碌着。“我2004年开始种粮,最早的时候只有61亩。”干永培告诉记者,现在他的种粮面积已达1374亩。

  记者在和其他几名种粮大户交谈时发现,他们的“农场”几乎都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土地则通过土地整理、流转、转租等不同方式获得。因为本村土地不够,几名大户还跨区域发展,承包其他镇的土地,最远的一户是家住王江泾镇的农户,他跑到王店镇承包土地,开汽车一去一回要1个多小时。

  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6户千亩种粮大户中竟有3人是“半路出家”。高照街道种粮大户鉏建华是2004年从机关退休后才开始承包土地种粮食的。“现在国家粮食生产补贴政策这么好,搞规模种植肯定会效益不错。”鉏建华说,虽然刚开始对种粮不懂,但有技术人员的专门指导就顺利多了。今年5月他又乘“两分两换”东风,从新塍镇承包了690亩土地。

  全程机械化爱用新技术

  农业工人成为重要帮手

  代表人物:陈祖五、黄金林

  “如果不实行机械化,不要说1000亩了,就是种100亩也不可能。”今年50岁的油车港镇村民陈祖五说起以前种、管、收全靠人工,现在实行全程机械化时十分感慨。他告诉记者,每年种一季晚稻,从育秧、插秧到收割全部是机械化作业,就拿收割来说,一亩稻田十几分钟就能收割完毕。

  正因为看到机械化对规模种植带来的便利,新塍镇远近闻名的农机大户黄金林摇身一变成了种粮大户。“耕作机、播种机、收割机家里全都有,现在很多农户不愿意种,为什么不把这些田集中起来自己种。”黄金林告诉记者,2006年他开始种粮食,现在种粮面积已有1000多亩。

  这么大的面积,平时管理是一个大问题,这些大户又是怎样做的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不断涌现的现代农业工人成为他们的帮手。种粮大户纷纷表示,平时的施肥、除草、打药等田间管理都是出钱请附近的村民,忙的时候要请50多人。王店镇的干永培说,如果是常年干的工资一个月在1600元左右。也有按天算的,按干活时间长短,工资从30元到100元不等。

  拓展销售渠道各有妙招

  年纯收入超20万

  代表人物:吴水荣、顾火根

  辛苦了一年,眼看丰收的晚稻变成了“黄金”,这几天,王江泾镇双桥村村民吴水荣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今年的晚稻收购价每公斤2.04元,比去年高了0.3元,这样每亩田可比去年增收200多元。”吴水荣说,他种植的晚稻全都送到新塍米厂加工,特别是有一种功能米,价格卖到每公斤5.6元,市场上特别畅销。

  而今年吴水荣种的单季晚稻平均亩产达到640公斤,比去年增长了3%,按照他现在1200亩的种植面积来算,除去承包地租金、购买农资、付人工费等支出,平均每亩纯收入在300元左右,一年能赚30多万元。

  农产品生产出来最担心的就是是否卖得好,记者发现,与吴水荣一样,这些大户都有自己独特的销售渠道。王店镇蚂桥集镇种粮大户顾火根与平湖一家啤酒厂签订了长期的购销合同、高照街道的鉏建华也向嘉兴的一家米厂订单销售,还有大户自己购买机械设备进行大米加工。销售畅通了,收入自然不愁,统计数字显示,今年这6户种粮大户的年收入都能超过20万元。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赵 丹    编辑: 张彬

 相关稿件
·秀洲“超市农业”渐入佳境
·秀洲“借智”加速农业转型提升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