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大城小事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马家浜遗址公园昨奠基

2009年12月15日 08:25

    昨天上午,随着第一锹新土被铲起,马家浜遗址公园和马家浜文化博物馆正式奠基开建。整个遗址公园占地22.72公顷,包括文化博物馆、遗址挖掘大棚、生态村落、密林景观、稻田景观、畜牧园、牧渔园、稻香居等,有望于2012年建成开放。市委书记陈德荣在奠基仪式上致辞,市领导李卫宁、徐士珍、刘冬生、王淳等出席仪式,市委常委、副市长张阳升主持。

  “在这片7000年前嘉兴先民曾经繁衍生息的地方,我们满怀敬畏。”陈德荣表示,马家浜遗址不仅是嘉兴悠久历史的实物见证,更是这座城市永久的文化名片。拥有这份独特、宝贵的文化资源,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我们将在加强对遗址保护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综合利用及展示水平,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切实使文化遗产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努力把马家浜遗址公园建设成为感受7000年悠久历史、积累遗址保护经验、传播特色地域文化、体验江南风情的高品位文化景观,早日把嘉兴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江南水乡生态型文化大市。

  据介绍,遗址公园分为马家浜文化博物馆、遗址发掘现场展示、文化休闲三大功能区。

  马家浜文化博物馆占地近8000平方米,位于遗址公园东部,将全面展示环太湖地区和马家浜文化考古发掘成果,介绍这一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组织等相关知识。这里将成为展示、收藏、研究马家浜文化的中心和前沿阵地。

  目前正在进行的马家浜遗址第二次发掘,将在发掘结束后被保护起来,应用声、光、电以及各种现代先进技术,建成发掘现场展示厅。将来走进展示厅,不仅能看到7000年前马家浜先民生产、生活场景的生动模拟再现,还能看到今天人们考古发掘的场景。这是展示嘉兴7000年悠久历史文化具有真实感及标志性的重要场景。

又讯 作为“首届嘉兴马家浜文化节”的重要内容,马家浜文化考古成果展和嘉兴马家浜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均于昨天开幕。70多名国内外专家、各级领导齐聚嘉兴,共襄文化盛事。市领导武亮靓、王新民、王淳等出席研讨会。

  马家浜文化考古成果展集中展出了马家浜文化时期的187件文物,既有腰沿釜、陶豆、骨针等实用工具,也有玉玦、陶猪等观赏性器物。这些文物出土于环太湖区域的12个马家浜文化遗址,分属于省内外7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从昨天起,它们在嘉兴市博物馆集中亮相。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展览集中展示了50年来环太湖地区马家浜文化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可看性非常强,展览将历时1个月,有兴趣的市民可前往参观。

 第三大区块为文化休闲区,设在遗址南外侧,以文化活动、餐饮、特色产品为主要内容,为游客提供休闲服务,以文化资源带动产业发展。

  建设马家浜遗址公园和马家浜文化博物馆是嘉兴人的夙愿。据了解,马家浜文化遗址发现于1959年,2001年6月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启动马家浜遗址公园建设”被提上市政府的议事日程。2003年,嘉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耗资4亿多元,完成遗址保护区村民搬迁工作。今年8月,经专家多次论证、修改的《嘉兴马家浜遗址保护规划》终于获得国家文物局的批准,遗址公园建设随之启动。嘉兴经济开发区计划投资约2亿元建设遗址公园。

  据了解,“首届嘉兴马家浜文化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局、嘉兴市政府主办,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嘉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承办。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杨 洁 耿俪洳    编辑: 张彬

 相关稿件
·市领导昨考察马家浜文化遗址发掘现场
·7000年梦醒 3位“马家浜人”昨重见天日
·马家浜遗址发掘取得重大进展
·马家浜发掘现场开始封闭作业
·马家浜遗址发掘遭遇“寒流”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