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综合交通枢纽呼之欲出
2009年12月5日 07:53
沪杭客运专线将于明年10月开通,作为沪杭客运专线嘉兴南站配套的连接工程,嘉兴市综合交通枢纽一期工程也有望与嘉兴南站同步投入使用。届时,一个集高铁、城市轨道、城市道路交通换乘功能于一体,涵盖整个嘉兴市域范围,并辐射长三角区域的现代化大型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将诞生。
记者昨天从嘉兴市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一期)初步设计审查会上获悉,为配合沪杭高铁嘉兴南站建设、沪杭磁悬浮铁路及地铁规划,嘉兴南站被构想为一个新的交通中心、景观中心和城市新区发展的核心,建成后实现各类交通工具“无缝衔接、无雨换乘”。
据了解,该项目一期工程包括站前广场、地下空间、高架平台及匝道,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造价超5亿元。
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由两部分组成
据了解,嘉兴南站是沪杭客运专线上除起点、终点外的最大站点,位于南湖区余新镇境内,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作为其配套的连接工程,各项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期工程在设计审查通过后将尽早开工建设。
“嘉兴市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以车站为核心的‘车站交通枢纽综合体’,二是以车站北侧综合开发区为依托的‘文化商旅综合体’。” 昨天,在市发改委组织召开的嘉兴市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一期)初步设计审查会上,该工程设计单位工作人员介绍,一期工程主要包括站前广场、地下空间、高架平台及匝道的建设。
记者在设计图上看到,广场位于嘉兴南站站房北侧前,用地红线内包括道路进站高架桥、广场地下换乘空间、停车及商业空间等三大部分,广场中轴线上为步行景观广场,中轴线两侧设以公交车、出租车、旅游大巴等为主的交通广场和绿化景观,地上地下共设近800个停车位。一期工程主要用来输送、集散客流。
交通工具“无缝衔接”
乘客享受“无雨换乘”
“旅游大巴及市域公交停在地面广场东侧,市区公交停在地面广场西侧,出租车候车区规划考虑到避免出现人等车、车等人现象,整个设计突出人性化。”该工程设计单位相关负责人称,无论是交通组织还是地下建筑都设计得非常便民。“地下广场人行通道四通八达,与地面车行道路人车分流、互不干扰,城市轨道与地下停车库、地下商业空间相连,以实现多种交通工具‘无缝衔接’及乘客‘无雨换乘’。”
一期工程设计突出“交通枢纽”的地位,站区动态交通组织体现“方便、快捷、畅通、互不干扰”的原则,一切以顺畅方便的交通组织为设计出发点,让站区形成完整的自用环线,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另外,整合高铁、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和规划城际轨道交通等各种交通方式,各换乘设施场地尽量靠近车站,缩短旅客换乘距离,尽量做到不同交通工具的零距离换乘。
车辆和行人进出站
已有“路线图”
记者在嘉兴市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一期)设计方案中看到,备受市民关注的如何进出嘉兴南站的问题已经作了设计。
出租车:从双溪路进站的出租车通过进站高架桥匝道进入三层高架交通平台到达进站口,下客后可直接驶离广场,或者下行至地面后进入出租车车站接客;从站区外进入的出租车,可通过交通平台下进入出租车停车场等候接客。接客后的出租车从广场东路出来,即可驶离站区。
社会车辆:送客车辆进站和出站路线与不载客出租车的路线一样,接客车辆可选择进入东、西两个地下社会停车场,西停车场入口设在广场西路靠近长秦路,东停车场设在广场中路靠近旅游大巴停车场。社会车辆西出站口设在广场西路,通过双溪路接入城市道路,东出站口设在广场中路,直接接入城市道路。
非机动车:在广场区域设有两个入口,分别靠近广场东路和广场西路,并设有专用进出道。
行人:进站人流可通过各种交通工具或步行到达站前广场,通过自动扶(楼)梯到达高架层候车厅或直接乘车至高架层候车厅;出站人流通过交通换乘大厅可到达各停车场及商业休闲广场;其他人流可通过下沉景观广场或其他入口进入各功能区。
广场设计求“个性”
夜景灿烂幽雅宜人
“整个环境设计将为嘉兴市营造一个风雅瑰丽、和谐大气的‘迎宾门’。”据介绍,嘉兴南站广场地面景观和地下商业空间的整体景观设计主推“个性、特征”,力求环境绿化景观与城市设计相结合。
由道路、草坡、绿树、花簇,硬质铺装和建筑天际构成完整的广场景观,广场上设有人流疏散的硬质地面和休闲绿地,有配套电话亭、方向指示牌和舒适的休憩坐椅……记者从工程设计方案中几乎看到了建成的嘉兴南站景观。
嘉兴南站广场夜景设计也颇有看点,据了解,夜景设计要达到“灿烂、辉煌、幽雅、宜人”的效果,在灯光照明、色彩配置、视线角度等方面都会考虑很多。届时,一个方便快捷、美观大气的综合交通枢纽将呈现在禾城大地上。
来源:
南湖晚报
作者:
周明丽
编辑:
吴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