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居民之家 > 八面来风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桐乡梧桐提升新居民党员学习实践活动效果

2009年11月26日 08:00

  自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梧桐街道杨家门社区精心安排,严格要求,扎实推进,以“五求”推进新居民党员学习调研阶段工作,力求取得实效。

  一是学习培训求“细”。针对新居民党员流动性相对较大的特点,社区党总支部摸清情况,有的放矢抓好学习培训工作。对新居民流出地党支部进行沟通协调,积极组织新居民党员进行“集中辅学”,通过专题讲座、学习研讨、印发资料等多种方式,着力提升新居民党员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和把握,同时对新居民党员开展“邮寄送学”,运用手机、网络、信件等多种手段加强联系,并协助流出地党组织抓好学习培训。对确因工作需要和身体原因等不能参学的新居民党员探索建立了“包干送学”制度。如社区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对4名新居民党员开展了“一对一”送学服务,较好地解决了新居民党员“参学难”问题,确保了学习对象全覆盖

  二是走访调研求“实”。广泛开展“进新居民聚居区、进新居民家庭”走访调研活动,依托问卷调查、发放资料、开展夜巡防等各种机会深入新居民聚居区、进入新居民家庭,广泛听取新居民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以及当前的所期所盼所想。走访调研期间,社区累计安排新居民党员夜间巡防19次,看望困难新居民20余人。在此基础上,征得各类意见建议19条次,共涉及社会治安、下水道改造、环境卫生等多个方面,其中已妥善解决各类问题15个,增进了新老居民相互之间的和谐,也较好地推动了学习实践活动开展。

  三是思想解放求“深”。依托开展的“思想再解放、社区再发展”为主题的“问计于上级、问策于党员、问需于居民”三问活动。通过召开新居民代表座谈会、社区民主议事会等多种形式,凝聚发展共识,推动社区新老居民和谐建设。活动期间,社区先后邀请19家新居民较多的单位为社区发展“问诊把脉”;邀请23名新居民党员为文明和谐社区创建“出谋划策”;召开社区民主议事会,就“社区如何更好地服务新居民”邀请部分居民小组长和居民代表“畅述需求”。同时结合“三问”活动,在新居民党员中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在讨论中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推动了工作。

  四是设计载体求“活”。着眼新居民需求,精心设计了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活动载体。在学习调研阶段,社区上下深入开展了“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对部分家境困难的新居民进行了上门走访;组织开展了党员志愿者进新居民聚居区服务活动,为新居民提供了包括修车、补伞、磨刀在内的各类便民服务。在国庆节期间,又组织开展了篮球、乒乓球比赛、排舞比赛等各项文体活动。同时,结合健康城市建设,多次邀请市疾控中心专家为新居民作健康辅导,并免费向100多户居民家庭赠送了健康“六件套”,受到了新居民的欢迎,取得了较好效果。

  五是边学边改求“效”。针对走访调研中征求到的意见建议,社区党总支部坚持边学边改,着力解决在对新居民服务、治安防控、民生民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社区党总支部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建立了集服务、维权、教育、休闲于一体的社区新居民服务平台——“温馨港”,实现了便民服务的快速对接,架起了新老居民关系的“连心桥”。同时,着眼社会需求,在小区主要路口安装了19个治安探头;解决了西杨小区围墙坍塌问题;帮助1名社区新居民党员实现了二次就业等。

来源: 嘉兴新居民网   作者: 桐乡市新居民事务局    编辑: 夏一鸣

 相关稿件
·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干部培训班今天开班
·嘉兴方言免费培训班开班新居民追捧连称“及时雨”
·经济开发区:送法进企业 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我的绩效,我做主” 雅莹员工竞赛比武 企业独创先锋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