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茧大战的“后遗症”
2009年10月27日 14:50
嘉兴市郊区12家缫丝企业今年1至3月全行业出现亏损,亏损额共达550多万元。
曾一度辉煌的缫丝行业如今却正面临着亏损甚至倒闭的困境。据嘉兴市郊区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全区12家缫丝企业今年1-3月全行业出现亏损,亏损金额共达552.83万元,占全区企业亏损总额的一半以上。区属骨干企业嘉兴第二丝绸联合厂用库存的干茧生产,去年吃掉前几年的“老本”,今年一季度又亏损近100万元,预计上半年亏损金额将达200万元。
前几年,丝绸行业效益好,致使一些地方不顾全局,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新建扩建丝厂,嘉兴郊区12家丝厂中有一半以上是近年扩建或新建的。去年我国丝年产能力12万吨,产量达到7万吨,已能满足全球对丝的需求。供大于求加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茧丝绸市处于疲软状态。膨胀的生产能力和疲软的市场是造成缫丝行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而且,由于生产能力膨胀过快,必然造成原料供应的严重不足。嘉兴郊区蚕茧总产量占需求量的2/3,加上还需上交市属丝绸企业一部分,实际上只能满足12家丝厂生产需要量的1/2。因此,乡与乡之间、厂与厂之间便展开了蚕茧争购战,而由此留下的“后遗症”,成了缫丝行业目前陷入全面困境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去年夏秋两期四批蚕茧收购中,放而不开,管而不严,秩序混乱,收购的蚕茧质次价高,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由于收购过程中缺乏严格、科学的茧质检验措施,部分鲜茧表面干里面渗水温度大,少数农户见利忘义,浑水摸鱼,为增加鲜茧重量,采取掺面粉、破茧塞蚕豆等恶劣手段,坑害生产企业,造成缫丝质量差,生产用茧量高。去年,国家核定平均收购价为每50公斤650元,嘉兴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800元,而实际平均收购价高达每50公斤1258元,超出市政府规定价的57.25%。一些厂长反映,这样的收购价格,农民得益,可生产企业则难以承受,致使出现经营性亏损,而且是生产量越大,亏损数额越大。
目前,全区12家丝厂库存干茧522.75吨,可生产白丝162.6吨,由于企业销售成本价高于市场价,亏损金额将会进一步增加,预计全区缫丝行业上半年将亏损近1000万元。部分企业甚至已处于半关停状态。面对困境,该区缫丝企业已纷纷采取措施,挖潜增效减亏,确保正常生产。然而,面对今年即将到来的蚕茧收购,我们该从“后遗症”中悟到点什么呢?
近年来,蚕茧收购“大战年”,从省际战到地市战,如今已成为县区内乡与乡之间、厂与厂之间的收购战。大战中茧贩子活动猖獗,哄抬价格,以次充好,从中渔利,造成价限不住,统一收购更难做到。因此,有关人士认为,今年的蚕茧收购必须切实加强收购秩序的管理,严肃有关政策法规,严厉打击茧贩子,真正做到统一收购、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调拨,防止统不起、放不开的局面。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在核定蚕茧收购价时,既要考虑蚕农的利益,也要兼顾生产企业的承受能力,合理限价,避免限价形同虚设。
来源:
1995年5月4日《经济生活报》
作者:
吴桂潮 吴小龙
编辑:
张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