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开发 传统蚕桑产业焕发生机
2009年9月30日 16:53
实施主体:区农经局
背景介绍:
近年来,受国家东桑西移政策、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茧丝行情持续低迷。蚕桑产业面临重重困难: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蚕桑面积日益减少;蚕桑生产劳动强度高,加上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蚕桑生产比较优势下降;受蚕茧收购体制的影响,好茧差茧一个价,导致蚕茧质量严重下降,养蚕效益下滑。
创新事例:
(一)提高蚕桑产业组织化程度。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制定统一的技术操作规范,提高养蚕技术和茧质量;通过桑地有偿流转、租借等形式,鼓励桑园向养蚕能手集中,发挥规模效益;抓好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桑蚕品种改良、宣传等工作,创建蚕茧品牌。改进收茧方法,实行优质优价。
(二)桑园综合开发。利用冬春季蚕闲、桑树休眠期,在桑园套种青菜、榨菜、萝卜、青毛豆、芝麻等,增加产出;桑园内套养优良品种的鸡,提高鸡的品质和经济效益,增加桑园肥料,减少桑园害虫。利用修剪下来的桑枝条,开发“桑枝条—桑木耳—水稻”循环生产模式,提高桑枝条和黑木耳菌渣等农业废弃资源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并开发加工品,对桑条皮、桑椹、蚕粪、蚕蛹等蚕桑副产品进行加工利用。
(三)探索与推广桑园机械化管理技术。针对蚕桑生产劳动密集型的特点,积极探索并加大对桑园管理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力度,减轻劳动强度和劳动力投入量,目前我区已开展了桑园管理机械化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
(四)综合治理养蚕环境。从加强农业综合执法着手,及早部署,广泛宣传,全面检查各类农资店,在每年的4~10月期间,蚕区严禁销售和使用对蚕高毒的杀虫双类、菊脂类和阿维菌素农药。并实行“谁销售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粮、桑要互相协调,互通情报,科学安排防治时间,确保养蚕安全。
成效评价:
今年组建了4家蚕桑专业合作社,从技术指导、桑园综合开发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在春蚕生产期间,蚕桑专业合作社在狠抓养蚕技术的提高,确保茧子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与嘉兴丝绸公司、绿源生态有限公司沟通协商,达成了蚕茧收购协议,对合作社社员的茧子实行仪评,按质论价。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今年我区春茧质量普遍较好,而合作社社员的蚕茧质量优于面上蚕茧,销售茧子收入每担可增加110元左右。同时,在整体上带动了面上春茧价格的上扬,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茧价格平均980元/担左右,比去年同期上涨55元/担。通过实行优质优价,增加了蚕农收入,蚕农养蚕积极性大大提高,秋蚕饲养量明显增加。
桑园综合开发取得显著成效:今年全区开发桑园套种蔬菜1万多亩,增加收入800万元;利用桑枝条种植木耳30万棒,生产干木耳1.5万公斤,产值100万元,净收益30万元;桑园养鸡面积3000多亩,全年可产优质鸡90万羽,产值3000万元,净收入360万元。
来源:
区农经局
作者: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