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风波”的思索
2009年10月27日 14:50
4月7日,郊区曹庄乡永明村的2个农户,向乡农科站反映,他们3月21日播下的“嘉早05”种子出苗率仅15%左右,而种子是此前他们向农科站购买的。4月11日,洪合镇崇福庵村的7个农户也来到农科站,称自己3月底播下的“嘉早05”种子出苗率仅20%左右。建设乡也发生同样的情况。到4月20日止,郊区曹庄、洪合、建设等3个乡镇共约250个农户的秧田里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出苗率均不足50%,最底的仅10%左右。
如此大面积的秧田出苗率底,是种子质量低劣,还是别的原因?
事情发生后,郊区种子公司和农林局领导及农技人员马上赶到曹庄、洪合、建设等3个乡镇调查了解,发现的确存在程度不同地种子发芽出苗率底的情况。据种子公司负责人陈仁祥介绍,这批由区种子公司调拨供应的“嘉早05”是去年8月份经高照乡和步云乡两个农技站收购入库的,共计35500公斤。当时发芽试验,发芽率高达95.75%,但这次发芽率低的种子却又是高照乡农技站提供的。
为了查明发芽率低的确切原因,种子公司从农户家中分别提取浸过种催出芽、浸过种未催芽和未浸的种子样品进行发芽试验,结果出芽率却分别达到80%、90%和95%。那么,发芽率低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郊区农林局的高级农艺师骆铁民告诉记者,今年早稻种子发芽率普遍低于往年。据对全区秧田的抽样调查,种子平均出苗率约71.1%,而往年均在85%以上。对造成种子出苗率不高的原因,骆铁民也有些困惑,但经初步分析,他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种子本身说,去年早稻收割留种时气温偏高,白天晒场的表面温度高达60摄氏度以上,而种子晒或烘的温度不宜超过50摄氏度,如此高温对种子的发芽出苗会产生影响。从播种育秧方面说,首先,今年育秧期间气温虽高,但阴雨天气较多,尼龙薄膜内温度并不高,使种子发芽出苗过程长,速度慢,比率低;二是秧田河泥有污染。农户用于育秧的河泥不少是久积淤泥,亚铁、硫化氢、有机酸等还原物质过于丰富,也影响种子发芽,何况部分农户用的还是受工业污染的河泥;三是不少农户没有把握“嘉早05”种子发芽较弱的特点,采用未经催芽的种子播种,影响发芽出苗,而真正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分析。
种子质量、气候条件和播种技术等因素,酿成了这场“种子风波”,造成该区早稻面积约1750亩可能缺秧。郊区种子公司虽然先后调拨8400公斤种子用于农户及时追播,但仍将影响约500亩早稻的及时播种。目前郊区在广泛调查全区秧田的基础上,正采取措施,加强现有秧田的培育管理,提高成秧率。同时搞好村组户之间的余缺挂钩,便于届时调剂,合理用秧,以保证缺秧大田能种上早稻。
眼下,“种子风波”暂告平息了,但它留下的启示却令人深思:种子公司在种子收、晒、藏等各个环节,怎么样严格把关,确保种子的优质?农技部门该如何及早把有关农技知识加以宣传推广,让农户切实了解种子的特性和育秧的科学方法?农户该怎样才能用好良种,科学育秧?
来源:
1995年4月29日《浙江科技报》
作者:
吴桂潮
编辑:
张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