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匿名调查员”没什么不妥
2009年10月9日 14:51
“隐藏”于村民之中,收集污染情报,与环保局监察大队长单线联系——仿佛《潜伏》里“余则成”的故事,正在南湖区畜禽养殖最集中的20个村中上演,这些“便衣警察”都来自于本村,比较正规的称呼是“农业面源监督员”,通俗一点是“村民调查员”,环保部门每个月给他们一定的电话费、交通费,他们提供的情况查实后,环保部门还会拿出处罚金额的10%作为奖励。
环保很重要,治理很困难。拿南湖区来说,伴随规模养殖和饲养密度的快速增长,畜禽粪污染日益严重,过去每到炎热的夏季,一些河面黑水翻泡、蚊蝇成群、臭气熏天,附近居民颇有怨言。这些年来,南湖区在养殖户中进行大规模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没少花功夫,据了解,仅去年就投入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程概算1.05亿元,然而,每次整治之后,总会有一些养殖户存在侥幸心理,偷排畜禽废弃物,让一些治理工作前功尽弃,白费功夫。
这种“前脚刚走,后脚破坏”的现实情况,决定了对畜禽粪污染的治理不可能“一治了之”,而需要一种经常性的、动态的监管,否则,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而以南湖区环保局现有执法人员数量,要实现对20余个村落全天候的不间断监管,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而当地村民扮演“匿名调查员”,却能担当起相应的重任。一来他们对村里事轻车熟路,二来他们长期住在村里,监督时间更充裕。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些调查员协助下,仅今年一季度,南湖区环保局累计处罚违法排污养殖户30户(场),还对两家拒不执行的违规排放养殖户进行了强制执行。
也许,有人对“匿名调查员”的接受尚需时日,甚至有异议,但从环保的本质讲,“匿名调查员”没什么不妥。环保是公众的事业,自然是人人有举报之责。匿名,却是考虑到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给予调查员应有的保护,就像所有执法机关对举报人员的保密和保护一样。再说调查员只是信息和证据的收集者、汇报者,并非执法者,不会导致环保执法走形走样。这种角色特征带来的效果不言自明:他们熟悉自己村里的各种情况,他们调查的是涉及自身利益的环保问题,让他们来调查收集污染情报恰到好处。社会应该为这些调查员撑腰。
来源:
嘉兴在线
作者:
徐宁
编辑:
吴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