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木桶理论”,其核心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去年“菲特”台风的突袭,王店水利建设中所存在的“短板”被一一凸显。自“菲特”台风过后,王店镇直视水利“短板”,加快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水毁修复工程、堤坝加高加固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一批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水利建设存在的薄弱局面,全力构建生态水乡。
近日,记者在王店镇花鸟港村张家浜看到,已经加高加固后的圩堤宛如一条绿色长城,穿梭在一片碧绿的农田之中。“去年‘菲特’台风期间,这一片农田全部被淹了,水深将近1.5米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连我们家门前的水都淹过了半面墙。”村民沈大爷依水而居已经数十年了,他说,花鸟港村地势在王店镇来说是比较高的,没有想到也难逃去年特大洪水的袭击。“现在好了,去年洪水退后,镇里就开始给堤坝加高加固了,而且还建起了防洪墙。”沈大爷一边说着一边指向河岸边的施工现场。
顺着沈大爷所指方向望去,记者看到大型的机械正在紧锣密鼓地赶工,工人们忙碌着浇筑混凝土。“那是以20年一遇的防涝标准建造的,防洪堤顶高层将达到5.4米(吴淞水位),防洪能力大大提升。”据王店镇水机站副站长蒋建明介绍,去年遭受“菲特”台风袭击,王店镇最高水位达4.54米,超出危急水位0.54米,在洪水过后,王店镇投入200万元,在花鸟港村和建南村,新建了2座水闸和150米防洪墙,加高加固了500米圩堤,并且对落河缺等进行了新建及修复,整体工程计划于10月底竣工验收。此外,王店镇今年还投资了300万元,加固加高圩堤12.77公里,8月底已经完工并通过了单项工程验收和质量评定。
而在王店镇的另一端,一张缜密的沟渠网络暗藏玄机。在王店镇建农村林海果业生态精品园内,记者看到一条条细小而精致的渠道伸向田间,恰如人体的“毛细血管”,能够直接到达每一块田地。“去年‘菲特’台风期间,这里一片汪洋,积水无处可排。现在,这里已经新建起了沟渠、闸站和蓄水池。”该园负责人林信乐告诉记者,这一系列的沟渠、闸站以及蓄水池就如同为农田设立了一整套的调配系统。当园内积涝之时,通过闸站和沟渠的协力作用,能及时将园内的积水排除;天气干旱之时,蓄水池配合着农田中“暗藏”的滴灌管运作,能及时帮农田“解渴”。据了解,林海果业生态精品园共计占地120余亩,园内种植的多为车厘子、日本梨、有机葡萄等精品水果,渠道若不通,农田则增产难,通过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的推进,补齐的农田水利“短板”将有效打通农民增收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还从王店镇水机站了解到,去年王店镇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共涉及9个行政村,面积7850亩,总投资750余万元,新建水闸6座、泵站15座、渠道17.5公里,目前总体形象进度完成100%。工程竣工后,将有效提高基本农田抗御洪涝灾害能力,推动了农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值得一提的还有,王店镇除了大力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水毁修复工程以及圩堤加高加固外,还全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进程。据了解,王店镇总投资1824万元,涉及先锋村、清泰桥村、南星桥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之中,将重点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之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同时,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长水塘整治工程,目前已进入实物详查阶段。长水塘灌区改造工程,可行性报告正在申报立项中,即将实施动工……王店镇直视水利建设“短板”问题,正在举全力将其补齐,助力构建“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