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题 > 三改一拆 > 基层动态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王店:一户多宅专项清理工作势如破竹

2014年9月3日 08:37 [ ] [打印]

    昨天上午,在王店镇花鸟港村17组,3名工人正在清理地上的红砖。“我们村一共确认了22家‘一户多宅’,21户已经同意拆除,其中17户已经腾空,具备随时拆除的条件。”据该村党总支书记徐新荣介绍。

  自8月20日王店镇启动“一户多宅”集中助拆工作以来,短短两周时间,该镇“一户多宅”同意拆除率已达85%,腾空率达55%,已拆与在拆户数122家,占全镇“一户多宅”总数的43.3%,“法至、情至、理至”,做细做深群众工作,充分的前期准备为该镇“一户多宅”攻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宣传造势深入人心

  “村书记来了不下3次,第一次上门讲了法律法规,拍了照片,第二次又解释了土地法的规定,第三次上门量了老房子的面积。”钱永民是该村第一家同意拆除的村民,在他新房客厅的餐桌上,放着一份《秀洲区“一户多宅”清理宣传资料》,“第一次上门是在6月份,法律法规都讲清楚了,就没理由不响应。”钱永民说。

  “一户多宅”是指农村村民违反《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一户占用两处及两处以上住宅的情况。“村里的‘一户多宅’基本属于建新未拆旧的类型。”徐新荣说,第一次上报了29家疑似“一户多宅”,再到镇土管所和城建办等部门调阅地籍证,进行逐一确认,最终确定了22家,“认定工作都是根据相关规定来的,村民们也信服。”

  镇村干部上下联动

  全体镇村干部上下联动,成了本次“一户多宅”清理工作快速推进的一大法宝。这几天,王店镇宝华村联村干部正抓紧和村干部一起丈量腾空的“一户多宅”。“前期镇村干部共分了5组,多次上门宣传政策,现在村民都比较配合,村里涉及的‘一户多宅’都同意助拆。”联村组长张丽华说,“这两天全体联村干部与村干部一道帮他们丈量,丈量一家、助拆一家。”

  除了镇村干部上下联动,王店镇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原则,要求全镇党员干部、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村(社区)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必须带头拆除自家的“一户多宅”,同时积极做好亲友的工作,帮助开展宣传教育,在专项清理工作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镇村干部众志成城

  在花鸟港村,拆房队临时安置在钱永民的老房子中。“我们这个施工队是21日过来的,有十多个人,暂时住在这间老房子里,其他几个施工队在清泰桥等村,都在集中拆除。”施工人员说,“在拆之前,我们进行了标记,都是两三层高的楼房,拆除之后还要清运砖块,如果自己拆,既费时间,又不安全。”

  为安全、彻底地清理“一户多宅”,王店镇通过招投标,引进了4个拆房队,每队负责3到4个村的“一户多宅”清理。“村民腾空屋子交了钥匙之后,由镇里统一组织助拆,从拆除、清理到复垦,一步到位。”该镇城建办工作人员说,“复垦之后,还将加大检查、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制止、查处农村住宅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行为。”

  此外,王店镇正在制定王店镇村庄布点规划,对确需建设的农村宅基地,将在土地利用空间和用地指标上予以保障,严格落实农民建房定点到场、放样到场、砌基到场、竣工验收到场,并自觉接受全体村民监督的制度,通过堵疏结合,从源头上避免农村“一户多宅”现象的再发生。

  记者了解到,截至8月29日,秀洲区已累计拆除农村“一户多宅”419户,总面积11.12万平方米。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丁珩 通讯员 王玲艳 顾丽青    编辑: 顾丽青

 相关稿件
·高照街道铁腕整治违法建筑
·高照街道打响集中拆违攻坚战
·【我在现场】动真碰硬 一拆到底 高照街道打响集中拆违攻坚战
·新塍镇违章猪棚拆除工作进入攻坚阶段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