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针对“社区行政性工作负担越来越重,为居民服务的时间就越来越少”这一问题,杭州市下决心为社区“减负”,今后未经准入的工作事项一律不得进社区,每个社区只允许悬挂5块牌子,该项工作要在9月底以前全部清理完成。
人无时不处在社区之中。从概念上来说,社区其实就是最基层、最低一级的行政单位。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社区虽小,但其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一样都不少,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重要性也不可小视。可以这样说,如果社区管理得好,无论是社会治安,还是环境卫生,包括许多家庭和邻里纠纷,都可以从源头上得到治理。尤其是在一个转型期社会,社区建设能够化解很多社会基层矛盾,起到社会“缓冲器”和“减压阀”的作用。
社区要想发挥其社会功能,为社会“减压”,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能够轻装上阵,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权,通过居民自治和民主协商的方式进行自我管理,从而区别于行政化的管理模式。正如杭州市市长在社区“减负”工作会议上所提出的,目前社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组织机构多、工作任务多、评级考核多、信息网络平台多、台账多、盖章证明多,这6个问题比较突出。如此“重压”之下,不仅提高了社区治理的成本,而且有些事情也根本管不好。
现实中,很多时候社区不是解决问题的地方,而是制造问题的地方。比如城市小区物业管理的问题、停车位的问题、保安素质的问题,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民间纠纷,往往是影响社会和谐、引发更大社会矛盾的导火线。原因在于,一是业主自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二是社区本身没有一个明确的职能定位,过多的行政事务和考核让社区疲于应付,显得不伦不类。
社区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一定数量的人生活的空间,它虽然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但本质上仍属于私人领域。对社区进行减负,让社区从大量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真正面向社区内的居民服务,这是基层管理的一个转型,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从大的背景来说,这其实是中央提出的“简政放权”在基层的具体体现。大社会小政府,政府管得太多太细,甚至什么都要管,什么都得按照行政化的思路来管,未必是好事情。反而是放手让民众去管理自己能够管好的事,更能够激发社会自治的活力,培养人们的公共意识和素养。
从小的方面来说,这是社区服务意识的回归。事实上,从政府部门到社区,都必须明确一个概念,就是他们的职能主要不是管理,而是服务。尤其是社区,不要有太多行政干预,让社区把更多资源和精力放在服务居民上,而不是应付各种考评上。评价社区工作好坏的最终依据只能是居民的满意度,而不是门口挂了几块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