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8月13日的晚报报道,记者从市消保委了解到,新一轮保健品消费市场调查正在进行中。今年“消费教育万里行”的宣传对象将是保健品,主题是“反欺诈、反误导、反忽悠”。作为活动的一部分,市消保委计划将走进至少10个社区,开展社区活动,向居民特别是中老年人好好说说保健品消费这件事。
现今的保健品行业里,很多企业视广告为生命,在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下,保健品几乎失去了产品本身的意义,沦为了不折不扣的“广告产品”。如果保健品广告能保证“实话实说”,倒也没有什么大碍,问题是,眼下保健品生产企业在不计成本地进行广告轰炸时,在广告内容上也不惜夸大其词,极尽炒作忽悠之能事。一盒普普通通甚至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保健品,在商家的大肆吹嘘下,俨然成了包治百病甚至能使人长生不老的“神药”,售价高达数百乃至上千元,让很多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消费者上当受骗。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一份数据显示,仅在2009年,全国就监测到数以万计的保健食品广告存在严重违法行为,常见形式包括:夸大功能主治范围;编造物质成分、机理或数据;夸大所处健康状况导致的结果;使用最高级语言、承诺性用语;利用专家、患者、学术机构;吹嘘获国内、国际大奖等。所有这些,无疑都反映出保健品行业诚信的严重缺失。
靠吹牛或许能获得一些眼前利益,但换不来品牌的价值,而依靠广告支撑的市场,其生命力也注定是有限的。更何况,随着健康产业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日趋成熟,再加上“吃一堑长一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选购保健品时不再盲目跟风,而更注重保健食品的安全性和功效性,已经“不看广告看疗效”。在这种情况下,保健品生产企业必须加强行业自律,重塑保健品的形象。
当然,作为相关职能部门,对于发布违法广告信息的行为,不能仅限于曝光、叫停了事,还应该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关单位必要的处罚,并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还要针对保健品行业的特点,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督和企业信用体系等,彻底清除保健品行业中的“害群之马”。只有给保健品添加进更多的“诚信”成分,保健品行业才能真正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