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两个月来,秀洲区王江泾镇运河东侧的乡村到处盛开的荷花和连片的荷塘叶色引得人们络绎不绝前去实地考察和观赏,对连片的荷塘叶色美景发出由衷的感叹。其实这何止于景色美,在美景之中还有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而这种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主要得益于当地农作模式的创新。
据了解,秀洲北部三镇自2009年开始从当地实际出发,以点带面改革和创新农作模式,积极探索以种植莲藕为重点的种养结合模式;2012年区、市两级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向省基金会申报了秀洲北部三镇湿地多模式种养结合示范推广项目,省基金会将此项目列入了2012至2014年创新农作制度示范推广项目,并对示范点给予了相应的资助,区、市基金会也落实了配套资助资金;在三年的推广实施中,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完善技术措施、加强培训指导、培育壮大示范主体、发挥幅射带动作用等措施,使种植莲藕等水生蔬菜面积扩大到近4万亩,其中种养结合面积近5000亩,种养结合模式多种多样,种养结合的经济效益比单种水稻和水生作物高出好几倍,社会和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
很多人都知道,秀洲区王江泾等北部三镇历来地势低洼,加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采地下水又使地面沉降,外河水位常年高于农田田面高层,虽然极大多数农田实行了大包围抗洪防涝,但农田耕作排涝的成本很高,对区域内传统的水稻、大小麦种植带来了严重制约。面对如此现状,北部三镇勇于从实际出发改革和创新农作制度,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种植莲藕和种养结合模式,变水患为水利,这可谓是一个大有可为的举措。笔者以为,它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种养模式的创新,大大提高了土地流转率,使原先低效利用的低洼农田得到了充分而高效的利用,实现了种养主体、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的增加,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增添了农村美景。
秀洲北部三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种养结合模式,不仅受到种养主体、镇村干部、广大农户和农技人员的欢迎和赞赏,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实践可以证明,秀洲北部三镇创新低洼田农作模式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