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节约、集约 转变利用方式助推秀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2014年6月25日 08:21 [ ] [打印]

    洪合镇大桥村,7处侵占基本农田的废旧物品回收点重新变成了片片“希望的田野”。“垃圾清理、土地平整、复垦成田,这些土地将用于水稻或是其他农作物的种植。”昨天下午,该镇国土所执法中队对这些复垦之后的农田开展例行巡查。

  结合两违建筑拆除,将违法占用的耕地垦造成高质量耕地;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大力推进农村节地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城镇低效土地再开发,破解土地瓶颈制约……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前提下,秀洲区土地资源利用不断从粗放转向精细、从低效迈向高效,以多种途径积极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实现节约集约用地,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农村土地整治发挥多重效益

  在洪合镇拆违之后马上进行复垦复耕的同时,该镇泰石桥村、泾桥村的5处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也在持续推进之中。“去年立项的这5个新项目核拨周转指标454.4亩,截至5月底已复垦152.4亩,近八成的年度目标已经完成。”据该镇国土所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要求,通过对农村宅基地复垦、废弃园地及零星未利用地开发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将原先零散的土地集中成片,角角落落的耕地都被利用起来了,提高了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

  农村耕地面积增加、农民生活条件改善,一个个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发挥着多重效益。“去年秀洲区新立项了17个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核拨增减挂钩指标1610亩,这些项目已经全部启动。”区国土分局土地整理中心负责人说,与此同时,今年的第一批立项工作已经通过区级评审,第二批项目将从7月份开始立项。

  为高标准完成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秀洲区不断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已进入最后完善阶段的2014土地整治实施意见,将土地复垦标准提高到参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新增耕地水田比例需达到80%以上,同时提高了按照标准完成复垦的奖励补助。”据该负责人介绍,除了强化复垦质量管理,新立项目的节地率也都要达到50%以上,进一步发挥农村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

  低效用地开发破解资源瓶颈

  通过拆除2000平方米的行政楼,就地新建1万平方米的研发中心,生辉照明向空间要发展;通过旧厂区、旧村庄改造,引进佳源中心大型商贸综合体,王江泾镇利用“退二进三,旧城改造,整体规划”的节地技术模式,切实提升了小城市建设的内涵;通过与企业协商协议退地,并对收回土地重新进行规划,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盘活了园区低效利用土地,满足高附加值的工业项目用地需求……

  协议回收、“退二进三”、“退二优二”,面对土地要素制约不断加剧的严峻现实,多种途径的低效用地再开发,使秀洲区各类项目用地的土地使用效率、效益最大化,有效破解了经济发展的用地瓶颈制约,推动了全区土地利用方式的积极转变。

  “城镇低效用地主要包括旧城镇建设用地、旧厂矿用地、旧村庄用地以及其他低效用地等。”区国土分局土地利用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规范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工作程序,在衔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已组织专业中介机构编制秀洲区低效用地再开发的专项规划,建立城镇低效用地数据库,由再开发地块改造主体按专项规划,编制包括开发利用方向、改造提升目标等内容在内的再开发地块改造方案,进一步提高全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丁珩 通讯员 许文红 夏文才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兄弟俩积怨已有10多年这次是为了一块地
·秀洲区“三改一拆”之旧厂区改造
·复耕土地 水利配套 为种植农作物做准备
·村官徐云秀:黑土地上舞动的白天鹅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