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消息,经会议审议,中国大运河项目顺利通过表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及第46项世界遗产。作为大运河申遗城市之一的嘉兴,凭借110公里运河河道和长虹桥、长安闸2个遗产点入选其中。中国大运河项目的成功申遗也意味着我市首个世界文化遗产诞生。
如果说绵延万里的长城是中华民族挺立不屈的脊梁,那么贯穿中国南北的大运河则是中华民族流动不息的血脉。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开凿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衰落,前后持续达2000多年,总长超过3200公里。此次申遗的中国大运河项目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及浙东运河沿线8个省市27个城市的58个遗产点,河道总长1011公里。
“大运河嘉兴段北接江苏段,是京杭运河由苏入浙的水道接口与浙江段运河的主动脉,南达钱塘江,是自北而南沟通太湖与钱塘江两大水系的主动脉。”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运河之于嘉兴,是这座城市的血脉和荣誉,是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更是深镌于广大市民心中的精神符号。修建年代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大运河嘉兴段,是中国人工修建最早的运河之一。隋代江南运河的开凿,让大运河嘉兴段成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河段,从此确立了嘉兴“左杭右苏”、“南北通衢”的运河古城地位。如今,在嘉兴,110公里大运河穿城而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抱城、八水汇聚”奇观。
据了解,此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大运河项目中,嘉兴110公里运河河道全部入选,占申遗河道总长的十分之一以上。苏州塘、嘉兴环城河、杭州塘、崇长塘、上塘河、桐乡崇福至杭州坝子桥6段河道,生动展现着大运河自春秋至现代的完整演绎历程。
与此同时,大运河嘉兴段部分水工设施代表了当时世界水利水运工程的先进水平,对历史上江南运河的航运贯通和杭嘉湖平原地区的水利防洪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作为运河水工遗存的杰出代表,长安闸最早使用了“拖船坝”、“复式船闸”技术,实现了运河水系中不同水位河道间的航运功能。这一技术是当时这方面的最先进技术。而长虹桥则是建在浙北平原软土基上的最大石拱桥,生动证明了当时拱形石桥建设高超的工程技术水平。
运河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运河的载体。以运河保护为抓手,守住城市的历史根脉和文化基因,在嘉兴,呵护的情感一直在延续。早在本世纪初,嘉兴对运河遗产保护便格外重视。市政府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编制并实施运河保护开发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6年,嘉兴市运河文化保护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同年,中国大运河正式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嘉兴名列其中。2008年,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列为嘉兴历史文化保护十大工程。同年,以市长为组长的申遗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设立申遗办统筹协调各项日常工作。2009年,《大运河(嘉兴段)遗产保护规划》出炉,在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外,构筑起遗产保护法律保障网。2012年,《大运河(嘉兴段)遗产保护和整治工作指导意见》出台,并下发责任分解表。在多年的运河申遗工作中,嘉兴完成了149处运河河道本体和437处沿线不可移动文物的文本登录,全面理清运河遗产基本信息,并在运河沿岸设置统一的遗产界桩及标识系统,建成大运河遗产监测和档案系统。落帆亭、长虹桥、分水墩运河沿线建筑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和大运河航运水工设施“孤本”长安闸考古发掘工作先后完成。同时,嘉兴运河文化展厅及大运河长安闸遗产展示馆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