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现场检查 菜单核查 驻点巡查 “三查”保障中考期间学校食堂食品安全

2014年6月12日 08:34 [ ] [打印]

    中考期间食堂的菜谱是否已经制定?菜谱中是否存在“高危险食品”?近日,在新塍镇中学的食堂里,区市场监管局餐饮科监管员章晓菁正在对食堂台账以及中考期间的学生菜谱进行核查。“检查主要对菜谱中认定为可能引发食物中毒的食品要求学校及时撤换,确保食品原料安全无风险,从而保障广大考生中考期间的‘舌尖安全’。”章晓菁说。

  据悉,今年中考将于6月13日至6月15日统一举行,秀洲区共设10个考点。为保障全区中考学生饮食安全,秀洲区抓住现场检查、菜谱审核、人员培训及现场快检等四个重点,全面检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从业人员健康、环境卫生、设施设备、原料采购、食品储存、加工制作、销售供餐、餐用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同时与学校签订《嘉兴市秀洲区2014年度高、中考期间食品安全承诺书》,明确学校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全力做好食堂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中考期间,执法人员还将提前一天进驻各考点现场进行驻点保障。“驻点期间,各驻点人员将全程跟踪检查采购验收、食品粗加工、食物烧制、备餐等食品加工制作全过程,并抽取部分食品进行现场快速检测检验。”区食安办、区市场监管局分管负责人说。

  一直以来,秀洲区不断加大校园饮食安全监管,全面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和水平,不仅让广大学子在校吃得放心,而且让家长在家也感到很安心。“现在后厨的一举一动以及工人的操作流程我们都能看到。”每到中午时分,在王店镇中学食堂里,学生们都会被大厅里的一个大屏幕所吸引,画面里实时播放着厨房里的场景,洗切、保存、制作的各个环节尽收眼底。“做家长的就怕孩子在外面吃得不干净,但我听孩子说,每天中午吃的饭菜不仅可以看到是怎么做出来的,而且厨房里的卫生情况也都一目了然。”一名初三年级的学生家长说。

  自2012年在全区学校食堂领域推行“阳光厨房”以来,秀洲多所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得到了保障。“通过利用科技手段开展餐饮服务电子视频监控和联网监管,实现了对后厨安全管理实时监控,切实保障了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据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省率先推广的网络视频远程监管机制,“阳光厨房”的打造,对食品加工现场的卫生状况、操作流程等进行动态监控,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平台”或电话即时告知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员,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以学校食堂、学校商店食品安全为重点,大力推行校园食品可追溯制度;以提升校园商店经营管理质量,大力整顿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环境;以深入开展饮食安全教育,普及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建立和完善校园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2013年,秀洲区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加大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投入,夯实学校食品安全基础,改善学校食品安全环境。同时,建立完善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学校第一责任、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全面保障辖区学校师生饮食安全。

  截至目前,秀洲现代实验学校、洪合小学(东校区)、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被评为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赵晨 通讯员 沈燕 肖红卫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秀洲召开全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
·胡颖廉: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迈出重要一步
·"嘉心菜"亮相2014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 3天共接待客户1万余人次
·专项整治企业职工食堂食品安全 秀洲确保广大企业职工舌尖上的安全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