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眉清目秀”到“臭河垃圾河”,杨家浜用了20多年的时间。那么,摘掉“臭河”的帽子,重新回归“水清岸绿”,杨家浜需要多少时间呢?没人能够肯定回答,但今年的“五水共治”,至少让杨家浜踏出了向“水清岸绿”回归的第一步。
这条附近村民眼里“姥姥不爱、舅舅不疼”的河道,想要变回什么模样,其实村民心里早已有了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变成村里沈家浜的模样。经过系统治理后,如今的沈家浜重新焕发出青春: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生态护岸上郁郁葱葱的香樟树,河水的能见度大大提高,小鱼小虾等如今难得一见的动物重新出现,在两边生态护岸的衬托下,昔日江南人水和谐共处的美景依稀可见。“沈家浜就是我们村的样板河,整治后的杨家浜希望也会这样。”王江泾镇古塘村党支部书记陈永明说。
杨家浜“旧貌换新颜”的行动已经开始。第一步就是修整河岸。据悉,之前由于是自然护岸,在河水的不断冲刷下,不少地方出现了堤岸崩塌的现象,自然护岸也更容易让附近村民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直排进河道。为此,古塘村首先就给杨家浜实施了生态护岸工程。他们给河道两边的堤岸加固了镂空水泥块,上面的空隙不仅可以种植水生植物,而且还能减少水流对河道的破坏。
第二步是抽水清淤,这是整治河道中最重要的环节。经过多年的人为破坏,杨家浜“吃下”了各种生活垃圾,这些生活垃圾造成了河道“肠梗阻”,同时,越来越不流动的河道,产生了大量淤泥,进一步降低河道的流动能力和自净能力。要想更好地恢复河道的自净能力,必须对河道实施清淤手术。从今年4月开始,杨家浜的河水被抽干,堆积在河底那些不能“消化”的垃圾被慢慢运出来,一艘艘沉默在河底的水泥船被打捞了出来。在清理了垃圾之后,高压水枪进行冲浆作业,将覆盖在河道上的黑色淤泥冲刷干净,一旁的淤泥泵则把冲刷后的泥浆抽到指定地点。“经清淤的河道,不仅可以使河道变深、变宽,而且还能使河道恢复正常功能,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陈永明说。
河道本身整治,只是“五水共治”的一个方面,向岸上的污染源“开刀”则是另一重要方面。今年,在区、镇两级部门的指导下,古塘村开始对河道两边的喷水织机分而治之。对于无条件建设收集管网的进行淘汰,有条件的建网纳管。对于农户的生活污水,村委会着手建立微动力处理系统。对于生猪养殖户,则要求全面退养。同时,对沿河180亩水稻种植农业面源污染,加强测土配方、技术指导、鼓励农户使用低毒生物农药、多用有机肥,减少高毒农药和化肥使用量;2014年6月前完成农药、化肥废弃物收集箱设置,减少残留农药、化肥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