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砰砰砰”的重锤声回响在万民村姚家湾的两岸,新塍镇养殖面积最大的生猪养殖户开拆了!
“这里面积有2500多平方米,最老的一间猪舍有近20年历史了。”杨力强站在路边看着正在拆除屋顶的3间砖瓦结构猪舍。
记者在几间完整的猪棚内看到,沼液池、干湿分离、雨污分离等设施基本齐全。“虽然建了这些设施,但是每天的处理能力还是满足不了实际排放量,处理不了的生猪排泄物还是会排到河道里。”杨力强告诉记者,生猪最多的时候有1700头左右,对村里河道的污染自己确实也有责任。
“其他养殖户一直盯着我呢,带头拆掉,其他人也会跟着拆。”杨力强说,“我去年就提出来拆猪棚,但是因为不在禁养区内,就安排到了今年年初,真有点等不及了。”
说话间,三间猪舍的屋顶已经拆除完毕。“等这里复垦之后,准备经营苗木种植,这几年苗木的行情要比养猪好。”按照《秀洲区畜牧业减量提质转产转业政策实施细则(试行)》的补助政策,杨力强能够拿到60多万元的转产补助资金。
以点带面
“深水区”稳步前行
在万民村党支部书记吴金龙的办公室,地面上沾着还未干透的鞋泥印。“听说村里最大的那户在拆了,刚走访的还没签约的10多户养殖户积极性更加高了。”据吴金龙介绍,村里将24名区、镇、村干部分成了三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对应片区的养殖户评估、签约工作。
“今年村里退养的养殖户共有201户,总面积达53457.59平方米,从全镇来看,我们村退养面积排在前三。现在签约的已经有139户,面积40061平方米。”吴金龙拿着截止到4月15日中午的进度统计表告诉记者。
随着去年秀洲区第一轮违章猪舍拆除工作的完成,剩余的基本是“硬骨头”、“桥头堡”,新一轮违章猪舍拆除工作也迈入深水区。为进一步推进违章猪舍拆除,促进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年初,秀洲区出台了《2014年违章猪舍拆除行动计划》。
按照“禁养区全拆,限养区全管”的要求,今年秀洲区对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户)、限期整治之后仍达不到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要求的养殖场(户)、不能做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畜禽养殖场(户)一律说“不”,确保完成拆除、退养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拆除20万平方米,退养10万平方米,上不封顶,年末生猪存栏控制在12万头以内,同时继续推进鸭舍清理,全面提升生态化、规模化养殖水平。
找准出路
放眼阵痛后的环境健康
不可回避的是,对于像万民村这样的养猪大村,生猪退养必然会对经济发展带来阵痛。“我们村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农业村,生猪退养之后肯定要经历一段恢复期,关键要引导退养户转产转业从事种植业,发展壮大生态循环农业。”据吴金龙介绍,该村是秀洲区生态循环农业的示范区,全村有一半土地在台湾农民创业园内,高效农业、精品农业正成为克服经济阵痛的良方。
“不破不立,环境康复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经济阵痛,关键要找对出路,将痛感降到最低并尽快走出痛感。”区“三改一拆”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继续发展生态养殖,推广农牧对接、适度养殖模式的同时,秀洲区将鼓励养殖户向设施农业、花卉苗木、经济林和蔬菜等非畜牧类农业产业转产,对转产的养殖户优先立项、优先安排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针对转产转业的养殖户,专题组织就业培训、技能培训,优先提供就业岗位推荐,同时进一步优化种养结构,拓展农户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