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一新,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中村迎来征迁,困难家庭告别马桶;拆违行动势如破竹,腾出空间增添后劲;违建猪舍全面拆除,“猪倌”转产走上绿色致富路,河道水质也稳步向好……今年是全市“三改一拆”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年,临近年底,前期全力推进的“三改一拆”行动开始收获明显成效,城乡居民也渐渐感受到它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改出了美好家园,拆出了发展空间。
记者昨天从市“三改一拆”办获悉,今年初以来,全市“三改一拆”行动高歌猛进、推进迅速,截至12月2日,全市已累计实施“三改一拆”2694万平方米,其中“三改”1681万平方米,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013万平方米,今年省、市确定的年度目标以及省下达的三年700万平方米的拆违任务已全部超额完成,行动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各项效益逐步显现。
改出生态美好新家园
“改造之后,小区里路平了,灯亮了,环境美了,生活舒坦多了!”昨天,市区电子社区中意苑一名居民告诉记者。电子社区中意苑是今年市区老旧住宅区改造工程的改造点之一。此次改造投资约1100万元,对小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完善配套设施等改造工程,使2800多名居民的生活环境大为改善。
“‘三改一拆’首先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坚持拆好用好、多改快改。”市“三改一拆”办负责人介绍说,我市大力实施旧住宅区综合改造整治,“三改一拆”三年行动计划改造旧住宅区889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775万平方米。仅以市区为例,2006年至今已累计投入近4亿元,完成了280多个老旧小区的环境整治和功能改造,大批老旧小区实现了“路面平、管道畅、路灯亮、设施全、绿化美、环境洁”,使近26万居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而在海宁,随着工人路区块的征迁改造,该市1600多户最后的“马桶家庭”将告别马桶,从根本上改善居住条件。
拆违拆出的新空间同样首先指向民生。据了解,通过拆除违法建筑,全市共腾出土地961万平方米,其中已复垦、复绿约543万平方米,启动改造近57万平方米。各地利用这些腾出的土地,解决了一批农民建房、停车困难等实际问题,建成了一批公园绿化、文体休闲等民生工程设施。
改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三改一拆”还以生态为导向,坚持早拆快拆、应拆尽拆。据介绍,我市把拆除违建畜禽养殖棚舍作为“铁腕治水”的重要抓手,截至11月底,全市共拆除违建养殖棚舍566万平方米、近3万户,生猪存栏量较年初显著下降,养殖业无序发展状态得到有效改变,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养殖污染得到一定控制。同时,结合工业污水全入网、沼液集中处理、河道清淤等综合措施,嘉兴河道水质向好趋势进一步明朗。10月底,全市河流Ⅲ类、Ⅳ类水质断面从年初的0个增加到25个,劣Ⅴ类水质断面从70个下降到19个。
拆出转型发展空间
“拆不是目的,转型发展才是目的;完成任务不是关键,转型成效才是关键!”市“三改一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市把“三改一拆”行动与治水、治堵、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市有机更新、“两退两进”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统筹谋划、通盘考虑,扎实推进转型发展、科学发展。
在全面拆除违建畜禽养殖棚舍、大力推进生猪养殖减量提质转型发展的同时,各地积极引导和帮扶养殖户因地制宜转产增收、转业致富。截至10月底,全市已实现转产转业1.8万余人。“猪棚变菇棚”,“猪倌变花农”,“昔日养猪排污大户,如今种树植绿先锋”……类似典型事例层出不穷,1.8万农民告别“猪倌”身份,转而走上绿色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