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坐标】界境桥港:全长4945米,平均宽度约15米,自西向东流经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新丰村,桐乡市石门镇周墅塘村、陆家庄村等6个行政村,分隔了桐乡的石门、德清的练市两镇,也是嘉兴与湖州两市的界河。
打开电子地图,在桐乡市的西北角,有一条只有将比例尺放到最大才能显示出来的小河,名叫界境桥港。在密集的水网中,它不过是一条不起眼的“毛细血管”。然而,顾名思义,一水分隔两市“界境”,并不起眼的界境桥港,其身份却并不普通。
今年春天,界境桥港俨然成为了“明星河道”。省环保厅厅长前来现场督查治水进度;桐乡市市长、湖州市南浔区区长分别担任界境桥港“河长”;镇级层面,石门、练市两地镇长直接负责……“五水共治”风暴中,拆违、拦污、清淤、绿化,两岸协同作战,治水行动一浪高过一浪。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两岸的居民又惊又喜。“界境桥港河段的环境问题可是我们沿岸几个村的‘老大难’问题了。”石门镇殷家漾村位于界境桥港下游,在村党总支书记施玉祥的记忆中,这些年来,地处各方“神经末梢”的界境桥港一直是一条不折不扣的“三不管”河道,沿岸违章猪舍、禽舍鳞次栉比,绵延数千平方米,各类垃圾废水直排入河,黑臭的河水让两岸居民根本不敢开窗,部分河段甚至已经淤塞断流,鸡鸭可以直接在淤泥和垃圾上行走。
界境桥港无疑是一条典型的黑河、臭河、垃圾河,它流经石门现代农业示范区,河水最终汇入京杭大运河,河道治理不仅关乎沿岸农作物的生态,也关乎桐乡居民的饮水安全。自去年以来,石门镇沿河的周墅塘、陆家庄、殷家漾等几个村的违章猪舍已逐步拆除,今年初,界境桥港在嘉兴市“三河”名单中挂了号,石门镇河段也多次进行了“清三河”行动,但这条不足5公里长的小河始终没有摘掉“三河”的帽子。
界境桥港的整治为什么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河水没边界,上游的污染源一排放,下游的河道跟着脏臭,但村与村之间、镇与镇之间、市与市之间的边界线划得清清楚楚,污染过了界,行政权力却不能过界。”石门镇“五水共治”办工作人员邱全良说,下游打捞得再勤快,只要上游没有同步治理,污水、垃圾依旧顺流而下,河道总是刚清理完就前功尽弃。
“要治好界河,单方面的努力行不通。”一次次“治标不治本”的努力,让这个意识在沿岸的石门镇人头脑中日渐明晰。随着“五水共治”深入开展,当地呼吁堵死上游污染源,彻底整治界境桥港的声音越来越高,引起了省一级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此同时,上游的练市镇也作出回应,指出了下游在水环境治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条不足5公里长的小河第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受到了各方瞩目。
“整治界境桥港,上下游必须联动起来,进行全流域治理。”练市镇环保部门的负责人说。从互相影响到互相监督,两地迈出了共同治理的第一步。在省环保厅的统筹下,两地市、县、镇三级联动,进行了一系列沟通协调,界境桥港治理工作成为了练市、石门两镇的一把手工程。
今年2月26日,两镇就界境桥港治理责任区域划分达成一致,双方决定将界境桥港河道分包定责,以9道拦污网划出责任片区,由相邻各村分别组织人手开展治理保洁工作。至此,界境桥港全河道系统治理工程拉开帷幕,这条“老大难”河道走上了蜕变之路。
从3月28日到5月13日,历时一个半月,石门镇完成了2250米责任河段的清淤疏浚工作。与此同时,沿岸大小池塘整治告一段落,圩堤上近千平方米的违章建筑物、锅炉及设备全部拆除,圩堤绿化种植基本完工。日前,对岸的练市镇也拟定了界境桥港责任片区河道整治日程表。边界线之上,两道拦污网之间,昔日的一沟死水正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
“眼下外界对界境桥港的关注度不断升温,治理工作的推进称得上势如破竹。但是光靠‘一阵风’的热度,想要断了这么多年积累下的‘病根’还远远不够。”邱全良说。据了解,为了趁热打铁巩固治理成果,目前石门、练市两地已经就界境桥港治理问题初步建立了合作办公机制,一方面,两地明确了权责分界,将各自的责任段全面监管起来;另一方面,两地的环保、治水等相关部门之间定期互通信息,跨地域联合执法正在成为一种常态。在昔日的“三不管”地带,联合治水的长效共管机制已见端倪。
【记者手记】:长效治理,还“界境”一个“洁净”
河水的流动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界河,向来是水环境治理中一个问题矛盾错综复杂的领域。
界河怎么治?从以邻为壑到互相监督再到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在“五水共治”风暴中,嘉兴、湖州两地以行政力量强势介入,将“三不管”转变成“一起管”。短短一个半月时间,界境桥港就从沉疴多年的“老大难”河道华丽转身为治水“明星河道”,以其蜕变历程给出了一个生动的答案。
区域联合办公机制的建立为界境桥港的治水故事翻开了新的一页。然而,“明星河道”诞生于突发应激性的联合治水行动,“明星河道”光环褪去之后何去何从?“三不管”地带如何杜绝死灰复燃?长效治水行政体系如何构建?边界治水,釜底抽薪的办法在于构建长效治理机制,整合行政资源,组织民间监督力量。还“界境”一个“洁净”,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