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治水”倡议书、治水内容写进村规民约、设立“红黑榜”……今年年初以来,秀洲区油车港镇“五水共治”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让参与治水的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在他们努力的同时,几位朴实的老阿姨用饱含情感的画笔,为他们的工作定格下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观察“治水”细节 农民画里满是期待
经过3天的艰苦创作,油车港镇合心村的农民画家丁阿妹刚刚完成了一幅以“五水共治”为主题的农民画。她把这幅画命名为“防护墙边的挖泥机”,画面上,河道上有一艘保洁船,船上的工作人员正在操作着挖泥机,紧张有序地清理着河道里的垃圾;河岸上,一道长长的防护墙已经筑起;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河道中的垃圾一去不复返,河水重新恢复清澈,河中鱼虾成群,岸边桃树成林,正逢春光灿烂,夭夭桃花招来了忙碌的蜜蜂和翩跹起舞的蝴蝶,鸟儿停在桃树枝头,像是因为周边的美景而陶醉了……
这幅美得让人沉醉的图景出自一位68岁的农村老太之手,对丁阿妹来说,这幅画既是她对未来的期待,也是对当年“碧水蓝天”的回忆。“我年轻的时候,村里的河水就像画里这样清澈,河里满是鱼虾和水藻。现在村里人越来越多,河道也慢慢成了垃圾场,希望通过治水,我还能亲眼看到这条河恢复以前的样子。”
看丁阿妹的画作可以发现,老人在绘画前做足了“观察”的功课,尤其让人称奇的是位居画作正中的挖泥机,小到一块钢板、一块玻璃,每一处细节都被丁阿妹完全“捕捉”下来,“按说绘画机器对老年人来说相对比较难,但丁阿姨观察得非常仔细,她以前也曾画过一幅秋收题材的画,画中的收割机也是惟妙惟肖,足见她在绘画前的观察是十分到位的。”秀洲区文化馆的朱琴华老师告诉记者。
丁阿妹表示,自己闲暇时常常坐在河岸边,看清理河道的工作人员紧张而忙碌地工作,久而久之,就有把眼前的画面“搬到”纸上的想法。“看他们每天那么辛苦地工作,全是为了我们这些住在河边的村民,河水也确实一天天在变好,我们对他们很感激。后来我跟区文化馆的老师说起想画这样一幅画,老师也非常支持,给了我很多指导。”
创作完这幅画后,丁阿妹向记者表示,最近区里刚好有一场农民画创作比赛,她希望能够通过这个途径,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画作,从而了解到治理水污染是多么不容易。
与丁阿妹一同学习农民画的于巧玲最近也在创作一幅与“治水”相关的作品。记者看到,于巧玲画的是一个污水处理站,处理站的左侧管道内,颜色黑黄的污水不断涌进,经过污水沉淀池、污水处理机之后,湛蓝的“清泉”从污水处理站右侧的管道里汩汩流出,站内的工作人员有的在忙着处理沉淀物,有的调试机器、检测水质。
于巧玲告诉记者,村里有一个污水处理站,每天流进去的是污水,流出来的是清水,这让她十分好奇,“后来走进污水处理站后才发现,污水变成清水要经过多么复杂的过程,清水想弄脏很容易,但污水想弄干净就太麻烦了,我想通过这幅画告诉大家,清水看似平常,净化的过程却并不简单。”
“红黑榜”监督保洁达标情况
近日,油车港镇百花庄村的路口竖起了一块“五水共治”、“清三河”长效保洁公示牌,这块被村民俗称为“红黑榜”的公示牌主要分为“达标户”和“整改户”两个区域,分别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河道边住户的保洁达标情况。实行红黑榜制度以来,百花庄村的保洁情况明显得到改善,“现在门前卫生要是搞得不好的话,村里马上会拍照贴在公示牌上,上榜之后住户肯定会很快打扫好,毕竟这样很难为情嘛。”百花庄村的吴师傅告诉记者。
百花庄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百花庄村道人浜两岸由于居民人口的不断增加,形成了脏乱差的现状,在今年《村规民约》的修改中,专门加入了“五水共治”的条款,有效从法理上约束了村民的不良行为。“在具体做法上,我们在村口设立‘五水共治’红黑榜,鼓励和表扬‘五水共治’和‘清三河’过程中表现良好的家庭和个人,提醒和督促仍旧影响环境、河道整洁的个人。”
油车港镇党委副书记蔡益宾告诉记者,目前全镇河道垃圾清理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保洁成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在探索保洁工作时,油车港镇十分重视调动村民自身的积极性,“治水工作面广量大,要想真正做好,必须依靠村民的自律。今后我们将总结‘五水共治’写入村规民约、设立责任公示牌等一系列好做法的经验,并逐步推广,为治水工作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