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提升“法治秀洲”形象 秀洲全面开展法制宣传示范点建设

2014年5月13日 08:20 [ ] [打印]

  本报讯一幅普通的农民画,可以是普法宣传的载体;一句乡村俚语,蕴含着法律道理……在秀洲,普法宣传就在每个人的身边。今年4月份以来,随着全区的法制宣传教育示范点建设工作全面开展,各镇、街道以及村(社区)积极整合资源,建立各具特色的法制宣传教育示范点。

  坐落于王店镇建林村聚宝湾的农耕文化园的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了,连日来,工人们都在忙着对这个农耕文化园做最后的修饰和完善工作。日前,随着一块秀洲区法制宣传示范点的牌匾被挂上,这个与农村农耕文化相结合的法制宣传示范点的创建也接近了尾声。

  “我们的法制宣传点依托农耕文化园的长廊而建,内容会定期更换。”王店司法所副所长凌文荣告诉记者,在新建的农耕文化园的文化长廊里,有三个板块的法制宣传内容,目前第一期的内容是预防青少年犯罪,接下来,还会更换上“五水共治”、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内容。“刚刚过去的五一节里,就有不少游客和村民到这里来游玩。这个法制宣传点让游客在游玩时也能学习法律知识。”凌文荣说。

  除了公园里的普法宣传,在秀洲新区,还有一个全市最大的进入式市民防范体验中心。4月30日,一块法制宣传教育示范点的牌匾被挂在了秀洲新区木桥港警务室的门口,这里的市民防范体验中心成为秀洲区首个法制宣传教育示范点。

  生动、直观、有趣是这个防范演示厅的最大特色,法制宣传教育就在居民们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走进防范演示厅,可以看到一个个仿若真人的模型模拟出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犯罪情景,民警们还将防偷防骗的小技巧编成了顺口溜,一旁的展柜里,假钞、管制刀具、各种毒品等平时见不到的危险品的仿真模型都被展示出来……除了模型,前来参观的市民还能观看法制微电影来加深印象。

  在木桥港警务室,法制宣传从“走出去”变成了“来体验”。正由于其生动有趣,这里也成为了不少学校的“校外法制课堂”,辖区内的两所新居民学校定期会组织学生来参观学习。自去年5月底正式开放以来,已累计有近3000人参观了这个防范体验中心。

  整合资源,以人为本,构建法制宣传品牌化、实效化的运作模式……上述两个法制宣传点的做法是全区法制宣传点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为了促进普法传播格局的转型升级,新的法制宣传点的建设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本土文化特色,在油车港镇百花庄村,法制宣传的载体变成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富有特色的农民画和农家俚语。

  除了创新载体,村(社区)的法制宣传教育示范点还将充分发挥村(社区)的一站式办事大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平台的宣传教育作用,宣传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将组织法律工作者和法律志愿者进村、进社区为居民提供一对一的法律服务。

  据悉,为了推动全区“六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全区人民的法治理念和法律水平,不断提升“法治秀洲”的整体形象,从今年起,秀洲区将用两年的时间,分三个阶段,在全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示范点的建设工作,打造一批以时代科技和传统阵地相结合、以法治理念和民间文化相融合的法制宣传教育综合示范点,并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全部工作。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祁晨婷 通讯员 吴勇人 梁 飞       编辑: 林越琪

 相关稿件
·以法治方式织牢民生安全网 秀洲区组织学习《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孟建柱: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
·“借力打力”成功化解多起纠纷 秀洲新区以平安法治夯实发展基础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领域改革述评: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