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近日推出一项总值1亿新元(约合5亿元人民币)的知识产权融资计划。该计划通过政府与银行共同承担部分债务风险,帮助新加坡企业使用知识产权获得银行贷款。新加坡知识产权局委任3家专业机构评估企业的专利,企业可以把专利作为抵押资产,向新加坡的大华、华侨和星展银行申请贷款。
通过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套现企业未来的资金流
新加坡是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推出知识产权融资计划的国家。新加坡知识产权局将在今后两年拨款1亿新元,一旦企业无法偿还贷款,这笔钱将用于承担银行的部分亏损。新加坡知识产权局表示,“该计划的贷款对象是拥有大量专利和少量固定资产的科技领域创新型企业,将为这些企业提供一个新的融资渠道”。据了解,目前已有一些新加坡企业参与到该计划的试验阶段:进行专利权估价,银行将在未来一两个月内正式接受贷款申请,并于今年第三季度发放贷款。
星展中小企业银行业务区域主管林子聪表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将成为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重要部分。因此,通过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发放商业贷款,可能成为新加坡银行业未来的通行做法。华侨银行环球商业银行部总裁高体良也认为,知识产权融资表明知识产权在商业活动中的价值被更多人认可,这将鼓励企业提高创新能力。
新加坡大华银行经济分析师全德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于抵押房产或设备,知识产权融资是新的融资方式。“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健全的国家,这种融资方式是可行的。评估机构可以通过对知识产权的评估,估算出企业的价值。如果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很快被模仿、复制的话,估算出企业的价值就非常困难。知识产权融资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大环境关系密切。”全德健指出,新加坡土地资源有限,劳动力资源不足,发展制造业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创新,希望通过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拉动经济增长。
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分析师谢栋铭告诉记者,知识产权融资体现出一个大趋势——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活力之源。企业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地产、厂房、设备、银行存款这些有形资产上,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同样代表着企业的价值。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认为,知识产权融资计划符合新加坡打造知识产权中心的产业政策。“知识产权融资是通过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套现企业未来的资金流”。顾清扬认为,新加坡尝试知识产权融资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这个全新的领域积累经验,为今后向东南亚国家推广此类商业贷款模式做准备。
对既达不到上市标准,又不希望出售股权的创新型企业来说是个福音
创新型企业获得资金的途径主要有3个:一是银行贷款,二是上市,三是向风险投资基金融资。这3个途径中,银行贷款的门槛较高。为控制风险,银行通常不太愿意向创新型企业贷款。而上市融资耗费时间长,证券交易所对申请上市企业的审查非常严格,想通过上市融资并非易事。风险投资基金可以向企业提供资金,但代价是获得企业的股权,这是很多创业者不愿意接受的。知识产权融资既不需要企业出让股权,又不需要耗费很长时间,这对既达不到上市标准,又不希望出售股权的创新型企业来说是个福音。
纳阳科技是新加坡一家研究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型公司。该公司工程师白红伟告诉本报记者,知识产权融资能解决创新型企业的资金缺乏的问题。纳阳科技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如果能用这些知识产权从银行贷款,企业将迅速发展壮大。创新型企业很多都处于创业阶段。白红伟说,创业阶段的企业非常重视股权。从风险投资基金获得资金的前提是出售股权,这意味着交出企业的控制权,很多创业者不愿意这么做。他说:“如果能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获得资金,创业者就可以保留对企业的控制权。”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钱继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新加坡的风险投资基金不如美国活跃,创新型企业融资有一定困难。因此,新加坡政府引导银行通过评估知识产权向企业贷款的做法很有必要。“这样做既鼓励企业创新,又降低了企业融资的门槛,一举两得。”
当然,知识产权融资也存在风险。钱继伟介绍说,专利并不代表一切,摩托罗拉移动在被谷歌收购前拥有1.7万个已授权、7500个申请中的专利,但最终还是难逃被收购的命运。“研发不能和市场脱节,摩托罗拉的专利并没有转换成市场价值。”
顾清扬也指出,知识产权融资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些看起来很炫的知识产权未必有商业价值。银行向企业放贷时单独评估知识产权的做法有一定风险。“新加坡政府与银行共同承担风险的做法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