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少数地方仍然存在“上级喊破嗓子、群众跑坏腿脚”的“两头急”,而处于执行层的机关工作人员却仍是“慢吞吞”、“冷冰冰”的,被群众戏称为“中梗阻”现象。
能否打通机关“中梗阻”,清除“淤积”,关系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否走实走好,机关作风能否彻底转变。
如果说血管“梗阻”可能影响人的生命,那么,机关“中梗阻”则危害执政党的政治生命。就现实而言,有多少惠民的实事被“人难找、脸难看、话难听”的办事人员给搅黄了?又有多少利民的政策因为“中间霸住不放”而歇菜了?当一些惠民利民的法规、政策以及上级指令一到执行部门、机关干部手里就走了样,变了形,“冷、拒、横、推”等歪风滋生蔓延,有的甚至利用权力“吃、拿、卡、要”,这不仅会消解法规政策的善意,也势必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破坏党和政府形象,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当然,与所有作风顽症、机关陋习一样,机关“中梗阻”同样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其背后既有个人思想意识的因素,也有制度设置的问题。比如,有些干部“官本位”意识浓重、“官老爷”作风突出,对群众缺少真情,容易说“忌语”、办“忌事”;又比如,有些部门绩效考核机制不够科学合理,没有可操作性,干好干坏一个样,导致个别人员失去了进取心和责任感;再比如,有些领域政策执行的随意性过大,致使有利的即使过时废止了也通行无阻,无利的即使是手持“绿卡”也被“卡”。
所以,整治机关“中梗阻”,重点是要解决部分干部干事创业劲头不足、服务基层意识不强、主动破难创新不够、组织协调担当不力和自身建设要求不严等问题,切实改变“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情况;要坚决纠正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以及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坚决纠正一句话把人挡在门外、盖一个公章让人来回奔波几天、一天能办的事拖上一周乃至几个月等问题;进而还要建立健全中层干部挂职锻炼、考核考评、选拔任用等制度,用制度的力量破解“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制化”的难题。
中医讲“通则不痛”。只有打通机关“中梗阻”,保证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高效、廉洁,才能畅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让群众“心情舒畅”,才能收到“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