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以开发促保护 树品牌赢市场 嘉兴打响地方猪品种保卫战

2014年3月26日 08:33 [ ] [打印]

  本报讯农业部近日发布新修订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嘉兴黑猪地方品种资源首次被纳入该名录。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大对嘉兴黑猪资源的保护,我市已建立专门的保种场,并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开发促保护,打响嘉兴黑猪猪肉品牌并将其进一步推向市场,地方猪品种保种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据悉,国内很多地方猪品种已成濒危物种,嘉兴黑猪也正面临这个现实问题,相关专家认为,从市场终端以商业化开发来保护濒危的地方猪种,将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嘉兴黑猪成为国家级保护猪种

  农业部近日发布新修订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嘉兴黑猪地方品种资源首次被纳入该名录。至此,我市已有嘉兴黑猪和湖羊两个地方品种上榜。

  嘉兴黑猪是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品种,属太湖猪的一个主要类群,素以产仔多、性成熟早、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好、杂交效果明显而著称,是我国宝贵的生物资源。中心产区位于我市各县(市、区),是浙江省的重点保护品种。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曾将5头嘉兴黑猪作为国礼赠送给法国。经过法国生物学家、遗传学家、营养学家30多年的培育,大大提高了法国猪种的繁殖水平。

  “嘉兴黑猪的高繁殖力和优良肉质是令人瞩目的一个宝贵特性,对改良提高低产品种的产仔数和改善肉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市畜牧局相关负责人称。

  我市已建保种场保护嘉兴黑猪

  记者了解到,我市一直比较注重对地方猪品种资源的保护。1979年,嘉兴黑猪原种场始建,并一直从事嘉兴黑猪的保种、选育、推广工作,1991年被浙江省农业厅定级为省级原种场。2002年,我市还培育成功了繁殖性能好、瘦肉率高、体型外貌一致、遗传性能稳定的嘉兴黑猪新品系。

  为进一步加大对嘉兴黑猪资源的保种和开发力度,我市委托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嘉兴黑猪的保种和繁育工作,确保这一优良地方品种能得以更好的延续和开发。目前,嘉兴黑猪原种场为浙江省级遗传资源保护场,存栏嘉兴黑猪母猪500头,保种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通过商业开发加以保护

  对于原猪种的保种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如果仅靠政府力量进行保护,将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我市对嘉兴黑猪和湖羊资源的保护,主要是鼓励企业建立原种场,打造品牌,进一步开发终端消费市场。”市畜牧局相关负责人称,纯粹投入型的保种是一场金钱消耗战,必须将市场开发利用与保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企业丰富的技术、人才和资金等资源。“只有将地方猪品种推向市场,挖掘潜在的商业价值,让市民接受,才能真正起到保护作用。”该负责人称。

  据悉,嘉兴黑猪因其肉质鲜美、繁殖力强且母性好、杂交利用性高,市场开发空间巨大。青莲公司在保护嘉兴黑猪原猪种的同时,将其与长白猪、杜洛克苗猪进行杂交。目前嘉兴黑猪及其杂交的草包猪、草香猪已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成功占据上海、杭州等地的中高端猪肉市场。如今嘉兴黑猪售价每公斤高达60至70元。

  国内专家认为,地方猪品种肉质好,可以通过绿色、有机、生态的养殖方式,打造竞争优势。同时,通过技术方面的支持,吸取杜洛克、大约克、长白猪等外地猪生长期短的优势,互相补充开发终端销售市场,以效益促进保种工作。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康行远    编辑: 林越琪

 相关稿件
·王店商会:打造特色商会品牌
·秀洲民工子弟学校引入“品牌超市”
·日媒:亚洲品牌即将迎来“黄金时代”
·秀洲专业市场加快电商化转型 带动企业整体品牌化发展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