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如何推动人力资源要素配置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实现人力资源高效配置?日前,海宁市正式获批全省首个“省人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验区”,率先迈出人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步伐。
人力资源要素改革是海宁要素改革重要内容之一。海宁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翟跃其说,目前,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未真正发挥出来,人力资源要素配置机制亟待优化。其途径就是市场化运作,由市场主体来解决。
海宁市新制订的《人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将推进“人才市场建设、人才评价制度、人才流动机制、人才培训方式、人才服务保障”等五大领域改革,切实破除人力资源要素配置中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人力市场是人力资源改革的重要平台。为此,海宁市提出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离,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即政府重点履行好促进就业和人才流动中的公共服务与管理职能,其余的交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实现市场化运作。
据悉,海宁市日前已正式挂牌“沪浙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区”,依托这一平台,大力引进和培育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提供人才引进、人才评价、人才培训等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服务。
在此次改革中,人才评价体系重构也是一项重点。翟跃其说,如何定义人才,海宁将彻底打破传统思维。比如将以皮革业为试点,探索建立分行业的地方人才特别评价体系。今后,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对实际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企业认可的,可直接认定为“潮乡特支人才”,给予其在安家补助、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方面扶持奖励。“这将彻底改变原来狭隘的人才评价标准,真正体现‘不拘一格’选人才。”
与此同时,以经编产业为试点,探索开展行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标准化体系建设。由行业协会、企业联合制定行业性技能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并组织评价。“把技能人才评价权交给市场,培养真正符合企业‘口味’的技能人才。”翟跃其解释道。
此外,还将改革人才培训方式,加快推进政府公共实训基地市场化建设,探索建立企业自主职业培训激励机制;改革人才流动机制,鼓励支持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集聚等。
基本形成市场化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是海宁此项改革的总体目标。具体是,到2015年,人力资源服务业产值突破1亿元;每万人人才拥有数和高层次人才数年均分别增长10%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8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25%;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8万元/人年。